非地面網路不只是傳統通訊的延伸,更代表一種全球聯網思維的革新。當世界邁向全面數位化,唯有結合天地網路、打破地理限制,才能真正實現萬物互聯與永不中斷的智慧生活。
在數位化與萬物互聯的趨勢下,傳統地面網路已無法滿足全球通訊無縫覆蓋的需求。尤其在偏遠地區、海上、空中及災難現場等場域,地面基地台難以布建或維運,此時「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應運而生,成為全球通訊基礎建設的重要補充力量。NTN結合衛星通訊、高空平台(HAPS)、低軌道(LEO)與地面系統,不僅能延伸網路覆蓋,也成為未來6G通訊架構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一 : NTN結合衛星通訊、高空平台(HAPS)、低軌道(LEO)與地面系統,成為未來6G通訊架構不可或缺的一環。 |
|
市場現況:全球連網需求推升NTN發展
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NTN市場規模約為100億美元,預計至2032年將成長至約3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11%。驅動成長的主因包括:
1.全球連網需求升高:根據ITU統計,仍有超過25億人口無法穩定連上網路,NTN可提供偏鄉、山區、島嶼等地區通訊服務,填補地面網路覆蓋的空白。
2.智慧城市與物聯網應用興起:自駕車、無人機、遠距醫療、智慧農業等應用要求即時、高可靠的連線,促進高頻寬、低延遲的NTN需求。
3.災難備援與國防通訊:天災或戰爭造成地面通訊中斷時,NTN可立即接管通訊任務,成為國安與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礎建設。
各大科技公司與營運商也加速佈局NTN,例如SpaceX的Starlink、Amazon的Kuiper計畫、OneWeb的LEO衛星群,以及AST SpaceMobile等新創公司,正努力部署全球性NTN網路。同時,Apple也於iPhone 14系列開始支援緊急衛星簡訊功能,代表NTN技術正加速進入大眾市場。
技術發展:多軌道融合與標準化推進
NTN並非單一技術,而是涵蓋衛星通訊(GEO/MEO/LEO)、高空平台(如無人機或太陽能氣球)、飛行器通信等多種非地面平台,並與地面5G網路融合發展。其核心技術可分為以下幾類:
1. 多軌道衛星通訊
‧ GEO(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位於約36,000公里高空,優勢為覆蓋範圍廣、固定位置、適合廣播與國際通訊;缺點是延遲高(約600ms)。
‧ MEO(中軌道):高度約8,000~20,000公里,兼具覆蓋與延遲折衷,適合航行定位與全球性數據應用。
‧ LEO(低軌道):高度約5002,000公里,延遲低(可達2040ms)、頻寬高,適合互聯網服務與物聯網應用,但需大量衛星組成星座。
2. 空中平台(HAPS)
High-Altitude Platform Systems是飛行在20公里高空的無人飛機或氣球,具備部署靈活、延遲低、可精確覆蓋的特性,適合臨時通信需求或特定場域服務。Google曾經啟動Project Loon氣球網路,而Airbus Zephyr等高空無人機也正積極投入商用測試。
3. NTN與5G/6G融合
3GPP於Release 17正式將NTN納入5G標準架構,支援NR-NTN與NB-IoT NTN應用,並推動衛星與地面網路的共用頻段、通訊協定整合與終端設備標準化。未來在6G時代,NTN更將成為天地整合網路架構的基石,強化全球無縫連線能力。
4. 終端設備與晶片支援
支援NTN的通訊終端需具備強化的接收器、動態天線對準能力與衛星訊號調變解調功能。包含Qualcomm、MediaTek、Sony、u-blox等廠商皆已開發可支援NTN訊號的晶片組,並與衛星業者合作進行測試與商用化準備。

圖二 : 未來在6G時代,NTN將成為天地整合網路架構的基石,強化全球無縫連線能力。 |
|
應用領域:從偏鄉通訊到太空經濟
隨著NTN技術逐漸成熟,其應用範圍也大幅擴展,不僅補足地面網路不足,更能開創嶄新市場:
偏遠地區與鄉村連線
在地形複雜、人口稀疏地區鋪設基地台成本高昂,NTN能以低軌衛星或高空平台提供基本數據服務與語音通訊,大幅改善數位落差。例如非洲、南亞、南美洲部分地區已開始採用Starlink進行網路建設。
海事與航空通訊
無論是商船、遊輪、飛機,皆需可靠的長距離通訊與即時資料回傳。NTN可提供航跡追蹤、氣象回報、乘客服務網路等功能,是航運與航空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基礎。
國防與應急通訊
在戰場、災區或通訊中斷環境中,NTN能快速建立臨時網路,支援軍事調度、搜救行動與災後重建。近年俄烏戰爭中,Starlink即發揮關鍵通訊備援角色。
IoT 與智慧應用
衛星IoT成為重要新興應用,包括遠端農業監控、石油與天然氣設施監測、氣象感測、物流追蹤等。NTN提供無需地面基礎設施的連網能力,使智慧應用能拓展至地面網路無法觸及的場域。
衛星直連手機(Direct-to-Device)
透過衛星與手機間直接通信,使用者可在無地面信號處發送簡訊、報平安或撥打緊急電話。除了Apple,Qualcomm、Huawei、AST SpaceMobile也正開發支援NTN的手機模組與商轉服務。
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NTN擁有廣大應用潛力,但仍面臨以下幾項挑戰:
‧ 頻譜分配與干擾問題:地面與非地面系統需協調共享頻譜,避免相互干擾,尚需各國監管單位協調。
‧ 網路協定整合:衛星與5G/6G間需具備無縫切換能力,標準化與互通性是關鍵。
‧ 衛星發射與運營成本:即使發射成本已因SpaceX等公司降低,但長期維運與更換仍具挑戰。
‧ 終端裝置成本與普及度:支援NTN的手機或模組尚未大量普及,需進一步技術優化與價格下探。
展望未來,隨著6G標準開展,NTN將進一步走向天地融合網路架構,不僅支援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也將成為太空經濟時代的關鍵通信骨幹。從地球軌道到月球表面、從農場到飛機,NTN正將「無所不在的連線」從想像化為現實。
結語
非地面網路不只是傳統通訊的延伸,更代表一種全球聯網思維的革新。當世界邁向全面數位化,唯有結合天地網路、打破地理限制,才能真正實現萬物互聯與永不中斷的智慧生活。NTN的興起,不僅是通訊技術的里程碑,也為未來人類社會描繪出一幅更加聯繫緊密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