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地方在再生能源建置與維運上的實作能力,花蓮綠電學習社區合作社與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光電工程學系於7月12~13日聯合舉辦「太陽光電設置暨維運實務工作坊」,以雙軌並進的技術課程設計,針對太陽光電系統架構、操作流程與維修安全,提供完整且高度技術導向的實務培訓。
 |
「太陽光電設置暨維運實務工作坊」參與學員合影,圖二為學員實地了解太陽光電設置等維運技術。 |
此次課程獲經濟部能源署「公民電廠示範獎勵計畫」支持,吸引來自志學村、平和村、光華村等地學員參與,課程內容涵蓋太陽光電系統設計邏輯、維運巡檢技術、電氣安全規範與實機操作訓練等。首日課程聚焦於系統架構與安全規範,技術知識與系統安全並重。此類技術知識強調維運過程中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電氣風險,協助學員建立防範觸電與系統失效的第一道防線,強化基礎與應變能力。第二日課程移至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建置的光電技訓場域,學員在仿真設施中進行模組化訓練,包括模組鎖扣與支架定位操作、突波保護器(SPD)與直流保險安裝、以及絕緣阻抗測試、接地連續性量測、直流電流漏電檢查、模擬並網與斷路器(MCB)系統功能測試。
全實作導向訓練的整體流程比照光電乙級實務考場標準,並依循實際工程現場布線與模組排列設計。學員能透過動手操作,習得並聯與串接配置的接線邏輯、逆變器(Inverter)選型原則,以及處理陰影遮蔽、角度偏差對發電效率影響的工程知識。
花蓮綠電合作社表示,此次技術培訓不僅提升社區對再生能源的參與門檻,更強化「自建、自維、自用」的在地能源韌性。未來合作社將持續推動開放式模擬場域常設訓練,社區能源診斷與微電網導入計畫,以及導入IoT模組進行系統遠端監控與能源調度,透過培育技術建立社區能源韌性,逐步實現以技術為本的公民電廠落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