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美國研發「機器人新陳代謝」 機器人可自我修復與成長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207】

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師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資助下,開發出突破性的「機器人新陳代謝」技術。這項技術賦予機器人獨特能力:它們能消耗其他機器人的組件,以進行自我修復、成長和功能改進。

(來源: Creative Machines Lab)
(來源: Creative Machines Lab)

研究團隊開發出名為「桁架連結」(Truss Link)的模組。這是一種受Geomag玩具啟發的棒狀模組,配備自由形式的磁性連接器,能靈活擴展、收縮並以多種角度連接。這使其能自我組裝成複雜的二維形狀,甚至變形為三維、功能正常的機器人。

實驗證明,這些機器人可透過整合新組件來提升功能。例如,一個三維四面體機器人整合額外連結作為助行器,使其下坡速度提升超過66.5%。

研究人員指出,隨著人工智慧系統自主能力的擴展,機器人若要實現「自我維持的生態」,其物理組件與能力的維持和改進是關鍵一步。

現今機器人因物理形態封閉,無法自主成長、修復或適應環境,導致其發展受限。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Hod Lipson教授指出:「機器人思維透過機器學習飛速進步,但其身體仍是單一、不適應且不可回收的。」他認為,生物體的適應性源於模組化結構可重複利用組件,機器人最終也需具備類似的「機器新陳代謝」能力。

研究團隊預期,未來機器人系統將生活在一個能夠獨立維護自身的機器人生態中。這項研究為機器人像生物有機體一樣,具備成長並適應不可預見任務與環境的能力奠定基礎。

相關新聞
中科慶成立22週年 擴二計畫供半導體建廠需求
全球首見自換電池技術 陸系人形機器人實現不斷電工作
冷電漿技術助沙漠植物抵抗鹽鹼 提升存活率
MIT發表蠶絲微針技術 精準為植物注射營養與監測健康
碳有價與RE100雙引擎啟動 臺灣儲能市場迎來十倍成長契機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解鎖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垂直間距微縮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 透過標準化創造價值
» 5G RedCap為物聯網注入新動能
» 四開關μModule穩壓器彈性化應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216.73.216.13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