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慧车辆兴起所带来的结构性挑战,德国莱因发布《 驾驭未来:智慧车辆与车用关键趋势发展白皮书 》,深入解析电动化、智慧化与联网化下,车用产业在技术、法规与验证层面所面临的变化与转型对策。重点介绍包含紧急呼叫系统、车载雷达、电动车充电设备及车用资安等关键标准,这些规范正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合规基础。白皮书从产品开发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助企业以前瞻思维应对变局,稳健接轨国际市场。
 |
德国莱因交通服务吴孝先总经理(左二) |
白皮书指出,全球汽车市场正快速重整:中国稳居最大汽车市场、美国由 SUV 与电动车双引擎推动稳定成长,印度更於2024年首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台湾方面,2024年的电动汽车 (含油电混合车与纯电动车) 销量市占率已突破30%,政府预计於 2025 年与 2030 年分阶段扩增公共与民间充电设施数量,并提高直流快充比例,为零组件、模组制造与整桩系统业者提供关键成长机会。
汽车正在从机械产品迈向移动智能体。德国莱因交通服务总经理吴孝先表示:「汽车产业正从硬体驱动走向软体定义。未来的车辆可靠性,不仅取决於零件品质,更取决於AI、资安与系统整合能力。」 以欧盟的自驾法规发展为例,欧盟不只看功能好不好用,更在意驾驶还扮演什麽角色、系统有没有经过严格验证,以多支柱验证 (NATM,New Assessment / Test Method) 的核心精神,希??全面及立体地评估自驾系统的安全性与可信度,不再只靠传统实车测试,而是结合不同面向的验证方式。
而以车载感测为例,毫米波雷达已从过去的高阶选配,转变为新世代车型的标准配备。未来车载的雷达数量将持续增加,应用范围涵盖前向碰撞预警、盲点侦测、自动停车、距离控制与行人交会预判等。为支援这些功能的精准运作,雷达模组需经过多项测试验证,以确保在复杂道路与高干扰环境下能稳定侦测反应。
智慧车高度联网化也使资安风险日益升温。从车联网遭骇实例可见,资安设计评估与系统性测试已逐步成为未来产品验证的核心,而欧盟更已明订车辆资安验证为进囗门槛之一。 此外,AI与车联网的结合,正加速汽车迈向软体定义时代,但也伴随潜在的软体漏洞与决策风险。透过导入 ISO/PAS 8800,企业可更有系统地辨识与评估 AI 系统在车用情境中的潜在风险,确保决策可信度与功能安全。
另一方面,电动车快速成长也推升全球对充换电设施的安全要求。各地法规因应能源结构与使用情境而有所侧重 欧洲着重与电网的整合互通,美国聚焦充电过程安全与防护,中国则推动具规模化潜力的换电模式。日本与中国在通讯协定上进行合作开发。设备若要跨境销售,需提前整合安全、通讯与维运的合规策略。除了产品本身的合规认证,後续的安装管理与维运机制亦成为法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更关??最终使用者与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
验证不仅是合格证书,更是产品策略的一部分。面对高度复杂的技术组合与监管环境,唯有建立可执行的测试体系与对应各国法规的能力,企业才能在全球市场稳健布局。德国莱因目前提供涵盖整车型式认证、零组件测试、车载通讯模组验证、AI风险评估与能力验证、车辆资安与软体升级测试、充电设施合规评估等一站式服务,协助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掌握法规节奏。无论是直流快充技术、车辆对电网(V2G)应用,或是AI安全标准的落地实施,皆将成为企业跨足下一世代智慧车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