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冷電漿技術助沙漠植物抵抗鹽鹼 提升存活率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7月20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193】

據外媒報導,一項新興的「冷電漿」(Cold Plasma)種子預處理技術,在提升植物耐受性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最新研究指出,透過冷電漿處理,一種對乾旱地區生態至關重要的豆科植物「波斯皂莢」(Prosopis koelziana),其種子在鹽度逆境下的發芽率與幼苗存活率獲得顯著提升,為對抗沙漠化帶來了新的科技曙光。

電漿被稱為物質的第四態,是由離子、自由電子、原子、分子及自由基等組成的活化氣體。冷電漿技術是一種高效、低成本、快速且環境友善的物理方法,已廣泛應用於微電子、醫學及食品加工等領域。

在本次農業應用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介電質屏障放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裝置來產生冷電漿。該裝置包含一對由介電質材料覆蓋的電極,在通入特定氣體後,透過施加高壓脈衝直流電,在電極間產生穩定的電漿場域,種子便在此環境中接受處理。

波斯皂莢成株雖耐鹽,但其幼苗對鹽分高度敏感,限制了其在鹽鹼地的繁衍。研究結果顯示,未經處理的種子在100mM和200mM的高鹽度環境下,發芽率分別僅有44%和21%。然而,經過短短8分鐘的冷電漿處理後,發芽率戲劇性地提升至100%及68%。

這項研究證實,冷電漿種子預處理技術是一種極具前景的策略,能有效對抗土壤鹽化對植物的危害。透過強化波斯皂莢這類關鍵物種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將有助於恢復退化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及維護乾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相關新聞
中科慶成立22週年 擴二計畫供半導體建廠需求
全球首見自換電池技術 陸系人形機器人實現不斷電工作
美國研發「機器人新陳代謝」 機器人可自我修復與成長
MIT發表蠶絲微針技術 精準為植物注射營養與監測健康
碳有價與RE100雙引擎啟動 臺灣儲能市場迎來十倍成長契機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解鎖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垂直間距微縮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 透過標準化創造價值
» 5G RedCap為物聯網注入新動能
» 四開關μModule穩壓器彈性化應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216.73.216.13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