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化廢棄資材成農業綠金 中臺科大與農業部種改場推動資源循環再利用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088】

農業剩餘資材的再生利用,不但推動農業永續發展,還可能為剩餘資材加值化帶來農業綠金。中臺科技大學日前與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攜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菇蕈介質有機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技術」,協力開啟循環農業。雙方期望透過熱裂解科技有效轉化農業剩餘資源,實現有機廢棄物價值化與再生資源,打造環境、農業、經濟三贏的永續模式。

中臺科大研究團隊與農業部種改場合作簽署MOU,期望透過熱裂解科技有效轉化農業剩餘資源,實現資源再生,圖二為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 (左)與中臺科大校長陳錦杏 (右)代表簽約。
中臺科大研究團隊與農業部種改場合作簽署MOU,期望透過熱裂解科技有效轉化農業剩餘資源,實現資源再生,圖二為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 (左)與中臺科大校長陳錦杏 (右)代表簽約。

在菇蕈栽培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機介質,若未妥善處理,將會造成環境污染,影響到生產環境。中臺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張益國帶領資源永續實驗室研究團隊,致力於熱裂解技術的研發與優化,能將菇蕈剩餘資材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可燃氣及生物炭,該技術除了提升資源再利用效率,並為農業廢棄物處理提供綠色解方。

透過精密控制的熱裂解程序,可產出具吸附性、生物活性與肥效的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並具備工業除污的應用潛力,以及展現資源轉化為產品的經濟價值。此外,這項技術發展呼應政府推動循環農業與碳中和目標,以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位於台中市新社區,具備豐富的農業試驗與商品化經驗,雙方此次簽署MOU可望有效解決當地菇蕈生產廢棄物問題,發展在地化的循環農業技術,將攜手推動技術落地應用,打造兼顧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共好」永續環境,也體現高教機構在地實踐與企業社會責任的使命。中臺科大陳錦杏強調,「技術創新需根植在地、連結需求」,未來將持續發揮研發能量,透過產官學合作機制,為台灣農業永續轉型注入新動能。

關鍵字: 智慧農業 
相關新聞
AI 智慧農業躍上國際舞台 清大國際學生團隊奪冠代表臺灣出賽
異業結盟助力農業轉型升級 打造健康飲食新時代
臺澳共創科技農業新經濟 打造農食生態系統
質譜快檢行動檢測車即時檢驗 協助把關農產品安全
新加坡研發植物電信號解讀裝置 應用於農業監測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 川普關稅解放日暫緩 機械中小企業90天急應變
»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 碳有價化挑戰為機遇
» 智慧永續管理平台的發展趨勢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88UM0SWSTACUKF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