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銳能智慧:社區電動車充電關鍵 在於建構一套長期可行的整合服務 (2025.05.11) |
|
隨著電動車持續成長,以及 2025 年迎來的交屋潮,社區充電的管理、安全與電力擴充成為迫切議題。銳能智慧科技受邀出席CTIMES「電動車充電趨勢與法規講座」,分享其在社區推動專設一戶與能源管理系統(EMS)的實務經驗,說明私領域營運商在面對既有建築電力限制與新建案用電需求時所扮演的技術與代管服務角色... |
. |
世壯運前哨戰松菸登場 國科會展運動科技階段成果 (2025.05.11) |
|
迎接2025世壯運賽事期間,國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攜手合作的智慧場域計畫,將在天母棒球場進行全球先進的棒球鷹眼系統落地實證,以及導入台北田徑場的配速系統同步登場,向全世界展示台灣運動科技的能量... |
. |
國際減碳趨勢不變 歐系科技業者聚焦交通與工業範疇 (2025.05.11) |
|
因應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和對等關稅的衝擊,讓企業在ESG觀望的氛圍變得相當濃厚,甚至有「鬆動」的跡象。對於目前領導國際淨零碳排趨勢的歐系製造廠商而言,此不僅增加額外的支出壓力,更是一場供應鏈競爭,勢必要提早布局... |
. |
AI健康科技落地菲律賓 科技公司打造個人化健康守護網 (2025.05.11) |
|
ALPHAWIN近日宣布與人工智慧(AI)健康科技公司syd Life AI合作,將AI技術導入菲律賓,預計在未來五年內為超過350萬民眾提供尖端生命品質平台服務。
該平台透過分析個人健康數據,提供主動式的健康建議,協助使用者做出更明智的健康決策,進而改善整體生活品質... |
. |
科技專家示警:人形機器人發展尚待突破 過度炒作恐與現實脫節 (2025.05.11) |
|
根據MIT Tech Review的報導,在日前於波士頓舉行的機器人博覽會上,人工智慧機器人專家Daniela Rus在演講中強調,目前關於人形機器人已大規模應用於製造業與倉儲的說法與現實存在落差... |
. |
從等結果到即時掌握!宜特全球智慧可靠度驗證中心助AI產品搶得先機 (2025.05.09) |
|
宜特今(5/9)宣布本月正式啟用「全球智慧可靠度驗證中心(Global Smart Reliability Center)」,因應AI與電動車等高科技產品前期驗證需求,透過「智慧監控獨立通道」、「即時反應」與「全球連線」三大功能,幫助客戶在可靠度測試過程中即時掌握進度並提早發現異常,告別以往可靠度驗證動輒數個月起跳的漫長等待... |
. |
博世憑藉其科技領導者實力 (2025.05.09) |
|
德國斯圖加特暨雷寧根訊–博世集團野心勃勃地持續推動策略 2030(Strategy 2030)以強化其競爭力,儘管過去一年市場環境明顯阻礙其業務成長動能:博世集團 2024 年總營業額為 903 億歐元,較前一年衰退 1.4%,經匯率影響調整後實質衰退約0.5%... |
. |
量子國家隊聯手仁寶 開發退火運算應用 (2025.05.09) |
|
因應現今生活中有很多需要處理的「最佳化問題」,就是在眾多可能解中,找出最符合條件的「最優解」。包括如何讓配送的路線最短、成本最低或資源分配最有效率等,常被歸類在傳統計算中耗時久,且難以處理的複雜型問題... |
. |
台水擴大導入AI應用 強化智慧營運與轉型動能 (2025.05.08) |
|
面對現今氣候變遷與水資源管理挑戰,台水公司也因應行政院「AI產業化,產業AI化」政策目標,積極導入AI技術,強化基礎設施韌性與營運效能。藉此深入應用於水務營運第一線,包括供水系統各項營運環節,全面提升效率與服務品質;並持續推動數位轉型,建構AI應用生態系,展現智慧水務轉型的堅實成果... |
. |
資策會MIC:人形機器人2026年進入商業化 2028年普及 (2025.05.08) |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8日研討會中聚焦三大新興科技趨勢:人形機器人、衛星通訊及AI賦能智慧城市。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未來實體AI代理,預計2024年導入製造物流業,2025年擴展至服務、醫療照護與娛樂業,2026年後商業化,2028年普及至人力密集產業... |
. |
實驗室晶片進化 PCB技術打造高整合、低成本微分析系統 (2025.05.08) |
|
根據「Nature」網站的報導,一種實驗室印刷電路板(Lab-on-PCB)技術提供了一個具變革性的解決方案.這項技術充分利用了印刷電路板(PCB)製造技術的成本效益、可擴展性和精確性,使得微流體、感測器和驅動器等元件能在單一設備中無縫整合,實現適複雜的多功能系統... |
. |
日本新創發表Mirumi陪伴機器人 能與人建立情感連結 (2025.05.08) |
|
日本新創公司 Yukai Engineering 發表了一款名為「Mirumi」的創新陪伴機器人。這款外形可愛、毛絨絨的機器人設計靈感來自嬰兒的好奇與羞澀,旨在透過簡單的互動為使用者帶來情感上的慰藉與樂趣... |
. |
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布局重組 2025年整體資服營收緩步向上 (2025.05.08) |
|
美國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以全球製造業首當其衝,初期對資服產業並無直接影響,然而製造業是我國資服產業的重要客戶。根據MIC統計,我國超過三分之一的資服業者主力客戶是製造業者,當製造業面臨產業劇烈變動,將影響對資訊服務的投資... |
. |
法人開放50條試製線撐中小企業 開發AI新品及培育實作人才 (2025.05.07) |
|
為協助中小企業創新升級以因應關稅變局,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與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今(7)日共同宣布,將請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等致力研發產業技術的7大法人機構,陸續開放50條最先進設備的AI試製線,歡迎有需求的中小企業多加利用... |
. |
工研院攜手華南銀行以資金+技術雙引擎助企業邁向淨零轉型 (2025.05.07) |
|
為加速企業邁向淨零轉型,工研院與華南商業銀行今(7)日共同舉辦「共創智慧永續論壇」,並正式簽署「強化金融創新策略協助企業永續顧問服務」合作合約。雙方此次攜手,象徵科技與金融兩大領域跨界整合,聯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減碳解決方案,協助臺灣產業打造低碳韌性,開啟綠色經濟新局... |
. |
資策會MIC:2025年台灣半導體產值上看5.45兆 (2025.05.07) |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今日於《AI無界AI Boundless》研討會中發布最新半導體產業趨勢預測,看好在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次世代通訊、車用電子及物聯網(IoT)等五大關鍵應用需求的長期驅動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將持續蓬勃發展... |
. |
磁性微型機器人與超音波陣列整合 實現精準神經幹細胞分化 (2025.05.07) |
|
根據最新《微系統與奈米工程》(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期刊的研究,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的研究團隊成功整合磁性細胞機器人(Cellbots)與壓電微機械超音波換能器(pMUT)陣列,為神經幹細胞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進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