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abs發表全球首款XR智慧眼鏡鏡框內主動散熱方案 (2025.07.10) xMEMS Labs日前宣布,其微型氣冷式主動散熱晶片μCooling技術,已擴展至 XR智慧眼鏡領域,推出業界首款可直接整合於鏡框內的超薄型主動散'熱解決方案。
xMEMS的μCooling技術採用固態壓電MEMS架構,以其9.3 x 7.6 x 1.13mm 的超小巧體積,可從鏡框內部提供精準且高效的主動式氣流散熱 |
 |
NTN非地面網路:連結天地的未來通訊技術 (2025.07.10) 非地面網路不只是傳統通訊的延伸,更代表一種全球聯網思維的革新。當世界邁向全面數位化,唯有結合天地網路、打破地理限制,才能真正實現萬物互聯與永不中斷的智慧生活 |
 |
Anritsu 安立知推出 Dual-SIM 裝置緊急通話連線測試功能 全面支援日本電信業者雙卡裝置 (2025.07.07) Anritsu安立知宣布,其 5G NR 行動裝置測試平台 ME7834NR 現已支援「雙 SIM 卡」(Dual-SIM) 功能的互通性測試,並符合行動裝置技術標準合規認證 (Technical Standard Conformity Certification) 所需規範 |
 |
安勤薄型無風扇嵌入式系統EPC-ASL採用模組化架構設計 (2025.07.07) 安勤科技新一代無風扇超薄嵌入式系統 EPC-ASL採用 Intel Alder Lake-N 平台設計,具備高效運算效能、低功耗、豐富 I/O 介面與靈活擴充能力,適合於智慧製造、智慧零售、交通監控與醫療前端系統等邊緣智慧應用 |
 |
Anritsu安立知支援「跨業者緊急漫遊」功能驗證 確保災害期間網路不中斷 (2025.07.03) Anritsu 安立知宣布,其 5G NR 行動裝置測試平台 ME7834NR 現已支援「跨業者緊急漫遊」 (Intercarrier Roaming in Emergency) 功能的技術標準認證 (Technical Standard Certification) 測試該功能協助行動裝置在日本因災害導致通訊中斷時,仍可維持緊急通訊不中斷 |
 |
三星發表新QLED量子點顯示技術 結合科技與藝術 (2025.06.26) 三星電子今日發表其新一代QLED量子點顯示技術,重新定義顯示器在現代生活中的角色,訴求超越單純的視覺載體,昇華為觸發創意與靈感的關鍵平台。
三星QLED系列產品以100%色域空間(Color Volume)為特色,確保了在任何亮度條件下,色彩皆能維持其飽和度與真實性 |
 |
台灣AI Labs以FedGPT AgentTeam設計打造企業專屬AI協作團隊 (2025.06.26) 隨著生成式AI技術普及,企業應用因高成本與資料法規限制而難以落地。為突破瓶頸,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正式推出 FedGPT AgentTeam,以資料不上雲、多模態、多專家小模型的Agentic AI平台,協助企業打造專屬AI Agents 團隊,實現自動化流程與知識管理革新 |
 |
AI輔助深度腦刺激與穿戴裝置 助帕金森樂團指揮重返舞台 (2025.06.23) 克里夫蘭診所近期發表一則令人振奮的醫療突破,講述一位年逾 70 歲的社區交響樂團指揮 Rand Laycock 如何透過 AI 技術與智慧醫療裝置成功緩和帕金森症症狀,重拾音樂舞台 |
 |
怪醫杜立德成真?百度申請AI翻譯動物語言專利 (2025.06.18) 近年來,全球AI產業積極投入動物語言翻譯領域。例如,2020年啟動的「抹香鯨翻譯計畫(Project CETI)」與「地球物種計畫(Earth Species Project)」,皆嘗試以AI破解動物溝通密碼 |
 |
映泰EdgeComp MS-N97 邊緣運算系統符合智慧零售應用 (2025.06.18) 隨著零售產業對邊緣 AI 應用需求持續快速成長,映泰(BIOSTAR)推出全新 EdgeComp 工業邊緣運算系統產品線,並發表主打智慧零售應用的機種:EdgeComp MS-N97。EdgeComp MS-N97以高效節能、穩定性與智慧運算效能為設計核心,能滿足對體積與性能要求極高的現代零售場域需求 |
 |
邊緣AI驅動工業轉型 結合資通訊實現真實大數據 (2025.06.16) 邊緣AI的發展正在重新定義基礎裝置與元件的角色。透過感測化、通訊化與智慧化三大路徑,加上與ICT技術的深度融合,傳統設備的數位轉型正從概念走向大規模實現,為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等應用奠定關鍵基礎 |
 |
智慧製造快速驗證廚房成型 (2025.06.16) 在今年COMPUTEX 2025首日主題演講上,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不僅宣示將推動AI資料中心朝向AI Factory工廠轉型,與鴻海、國科會合作落腳南台灣。且強調所生產的並非產品,而是「算力(Token)」 |
 |
高齡溝通介面新設計 AI 為健康照護系統添助力 (2025.06.13) 人工智慧(AI)與神經科學快速進展,如今的溝通障礙不再只是心理或語言問題,也與大腦神經網絡的變化息息相關。孤獨感不僅影響情緒健康,更直接削弱長者的語言理解能力,形成高齡者溝通障礙的潛在神經機制 |
 |
科技養牛效率大升級 國產智慧型餵飼落實友善飼養 (2025.06.12) 面對現今台灣畜牧業缺工挑戰,工研院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近日於台南「第九屆亞太區農業技術展」中展示多項智慧農工技術。包含雙方合作開發的智電型餵飼車、吸糞機器人與乳牛聲紋辨識系統 |
 |
藍牙技術聯盟:2029年全球藍牙裝置出貨量將達80億台 (2025.06.11)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近日發布最新一期《藍牙市場趨勢報告》,報告預測,2025年藍牙裝置出貨量將突破53億台,並預計在2029年達到近80億台的驚人數字 |
 |
智慧生物感測器:從數據收集到個人化的健康洞察 (2025.06.11) 人工智慧正賦予生物感測器全新智慧,使其能透過穿戴式裝置提供即時、預測性的健康洞察,引領個人化醫療邁向新時代。 |
 |
晶創計畫引領智慧醫療 BIO DAY 2025論壇聚焦創新技術與國際合作 (2025.06.06) 為推動智慧醫療邁向下一世代,工研院今(6)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2025 BIO DAY 創新醫材技術論壇」,聚集來自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與德國傅勞恩霍夫微電子研究所(Fraunhofer IMS)等歐洲權威科研機構專家 |
 |
Arm:以AI為核心的功能正逐步成為新世代車型標配 (2025.06.05) 隨著汽車產業邁入AI定義的全新時代,汽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成為智慧駕駛體驗的平台。為了滿足自動駕駛、沉浸式座艙及即時感知等高度複雜的功能需求,車廠與晶片供應商面臨前所未有的開發挑戰 |
 |
FPGA四十年技術演進 在AI浪潮中邁向智慧邊緣的下一步 (2025.06.04) 2025年,FPGA發展正式邁入問世40週年。從1985年全球首款商用FPGA XC2064誕生開始,這項由Ross Freeman提出、由賽靈思(現為AMD一部分)實現的創新技術,重新定義了「硬體開發」的可能性 |
 |
加州新創Tombot推出機器寵物 專為創傷後患者設計 (2025.06.03) 加州新創公司 Tombot 推出了機器寵物 Jennie,一款專為患有阿茲海默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患者設計的機器狗,旨在提供情感支持與陪伴。
Tombot 的創辦人 Tom Stevens 的母親 Nancy 在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後,無法再照顧她心愛的狗 Golden Bear,導致她的情緒和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