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IC:PC、電動車與元宇宙趨勢席捲CES 2022 (2022.01.19) 全球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2於1月5日於美國Las Vegas舉辦,採取線上與實體同步展出,因疫情在美國升溫,展期縮短為3天,總計吸引約2200家廠商參展,包含PC、汽車、消費性電子大廠皆參與展會,展出最新ICT技術與智慧應用趨勢 |
 |
數位轉型之路:歐盟加速綠色與數位雙重轉型 (2021.12.27) 因應外在環境變化,觀察主要國家基於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的考量,大力推動數位轉型相關政策,如何由基礎產業環境建構到能力認證,進而完善產業數位轉型。
@內文:疫情衝擊各國經濟,也促使企業深刻體認數位轉型之重要性,觀察各國當前產業政策,數位轉型已儼然成為各國政府產業政策之主軸 |
 |
全球ICT供應鏈重新佈局 中國限電危機蘊藏商機 (2021.11.23) 美中貿易戰與疫情促使全球ICT供應鏈重新調整,而中國大陸「能耗雙控」政策影響台廠營運,因此宜提早布局並完善未來供應鏈中各環節之碳排規範,以符合國際能源趨勢與品牌客戶需求 |
 |
從中國限電危機看ICT供應鏈動向 (2021.10.29) @內文: 全球資通訊產業歷經上半年零組件缺料風暴,在九月底又面臨中國大陸限電危機。第四季原為傳統資通訊產品出貨旺季,但是零組件長短料、物流壅塞及中國大陸限電措施等,皆促使全球資通訊產品供給增添變數 |
 |
運用科技量化效益 掌握低碳時代新商機 (2021.07.08) @內文:繼上期觀察探討微軟、Amazon及Google這些科技大廠積極實現低碳經濟的各項措施,並且企圖打造節能低碳的供應鏈;本期探討電子製造業者因應節能減碳所採取的措施,以及如何掌握低碳新商機 |
 |
走出疫情看見新契機,運用科技催化產業永續發展 (2021.06.29) 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衝擊餐飲、旅遊與休閒等產業,卻也逆勢帶動數位經濟興起。疫情讓民眾與政府重新思考醫療保健體系,也省思人與環境之關係。封城措施讓地球獲得短暫喘息機會,也讓長期以來進程緩慢的低碳經濟看到新的契機 |
 |
NVIDIA收購Arm之綜合效益 (2021.01.06) 2020年9月NVIDIA與日本電信巨擘軟銀達成協議,將由NVIDIA以215億美元的股票以及120億美元的現金,向軟銀收購矽智財領導廠商Arm,並向Arm員工提供15億美元的股票。依照官方聲明,若Arm達成特定的業績目標,則會再給予軟銀最多50億美元的現金或股票,收購總額達400億美元 |
 |
從美中貿易戰看電子業的在地化生產趨勢 (2020.06.05) 自美中發生貿易摩擦以來,雙方在打打停停之間,除了在貿易逆差、智財權、產業補貼等議題持續談判之外,美國對於中國大陸以國家資本之力,發展中國製造2025,進而威脅美國在國際經濟與產業上的領導地位,一直有高度的疑慮 |
 |
新冠肺炎疫情丕變 ICT產業宜超前佈局迎未來商機 (2020.04.28)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由中國大陸蔓延至其他國家,使全球經濟與產業前景蒙上陰影。在疫情控制不易的情況下,對各產業的衝擊難以準確估計。觀察ICT產業受疫情的衝擊,繼上期探索供應鏈之後,再來探討變局下的市場需求如何牽動ICT產業的走向 |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ICT產業供應鏈危機中見轉機 (2020.04.16) ICT產業供應鏈長期以高度全球分工模式經營,當受到疫情衝擊時,整體供應鏈難以置身事外。未來ICT產業勢將進一步建置更為彈性的全球供應鏈佈局分散風險。
@內文: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由中國大陸蔓延至其他國家,除了鄰近國家如南韓、日本等地之外,歐洲各國、中東、美國等地幾乎無一倖免,使全球經濟與產業前景蒙上陰影 |
 |
智慧穿戴產業集中度提高 未來需強化產品差異及利基應用 (2020.01.07) 智慧手錶在2014年開始受到市場矚目,Apple Watch自2015年推出至今,幾乎壟斷市場,Fitbit面對高價Apple,及低價中國大陸品牌廠威脅,發展受限,也顯示未來智慧手錶市場將更趨於集中 |
 |
由Google購併Fitbit看智慧穿戴裝置供應鏈布局 (2019.12.13) Google在2019年11月以21億美元收購智慧手錶品牌商Fitbit,取得智慧手錶軟硬體技術及龐大用戶資料。對Fitbit的收購為Google歷年來第五大購併案,僅次於2011年以125億美元購併智慧型手機商Motorola Mobility,2014年32億美元購併智慧家庭廠商Nest Labs,2007年31億美元收購網路廣告商DoubleClick,及2019年6月收購26億美元資料分析廠商Looker |
 |
大國揚棄自由貿易法則 翻轉未來產業發展思維質變 (2019.11.13) @內文:過去在WTO的架構下,各國努力達成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透過降低關稅或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極大化自由貿易的成效。因此,廠商可以在比較利益的法則下,進行複雜的全球產業分工 |
 |
歐美擴大個資保護綱領 以防人工智慧應用進展偏移 (2019.08.30) 美國舊金山監事會於2019年5月14日通過「Stop Secret Surveillance Ordinance」(停止秘密監察條例)的提案,為全美首例禁止舊金山市警察或其他政府機關,在公共場所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執行公務 |
 |
剖析無人機發展關鍵因子-VTOL (2018.06.01) 相對於在地表上的馬車、汽車等交通載具發展,空中飛行器的歷史相當短,至今僅約100年出頭,但飛行器的變化十分迅速且多樣。簡單來說,若以翼型來分類,類似鳥類有翅膀的飛行器,稱之為「固定翼」或「定翼」飛機,是人類最早飛行成功的傳統型式,也是目前最普遍且穩定發展的飛機型式 |
 |
[專欄]從美中貿易衝突看全球電子產業形貌之重塑 (2018.05.31) 紛擾多時的美中貿易衝突,近期因雙方的密切會談,已出現緩和止息的契機。惟美國與中國大陸雖然可能不再彼此課徵懲罰性關稅,或透過其他手段造成貿易障礙,但卻不代表兩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也隨之終結,也不代表台灣電子產業一定可就此脫離相關衝擊 |
 |
[專欄]美中貿易戰對我國半導體產業之衝擊 (2018.05.30)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3月 22 日簽署總統備忘錄,向中國大陸總值預估 600 億美元的進口產品開徵 25% 關稅及限制中國大陸投資,主要產品包括航太、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和高科技產品 |
 |
[專欄]從高通併購恩智浦看半導體發展趨勢 (2016.11.03) 通訊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宣布併購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Qualcomm 以每股 110 美元的價格提出收購,預計整筆交易金額高達 470 億美元(約為台幣1.4兆),再度刷新全球半導體產業購併最高金額 |
 |
[專欄]台灣半導體國家隊之發展模式探討 (2016.07.19) 台灣自1970~1980年代開始規劃發展半導體產業,陸續透過國家政策推動大型計畫,建立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基礎。透過經營模式的創新,我國從IC設計、晶圓代工到專業封測代工,進行價值鏈上的水平分工,從無到有建構起目前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半導體產業 |
 |
[專欄]從新政府五大創新產業 看台灣半導體業機會 (2016.07.01) 於520 上任的新政府已明確揭示將以創新帶動經濟,透過智慧台灣帶動產業升級,建立台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政府提出五大重點創新產業,包括物聯網/智慧科技、綠能、生技醫療、智慧機械、國防產業等,相關領域估計將成為我國產業重點推動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