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擅长快速运算,而光子电路适合用来传输资料。但後者的主要劣势在於开发新型光子积体电路不光耗时,就连成本也相当高昂,因此难以扩展应用。
光子晶片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应用,透过重新设计程式来控制电路,那麽就能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还能强化永续性。可程式设计的晶片需要大量的高效光电致动器来切换、分离与过滤光讯号。透过引进微机电系统(MEMS)与液晶技术方案,研究人员现已着手研发可重构大型光子积体电路的低功耗构件。这些具备多功能的光子晶片将能加速横跨多元产业的各式应用,包含(生物)感测、医疗科技及资讯处理。
尽管如此,光子晶片与电子晶片并不相同,前者必须针对应用进行客制化,後者则能在购买成规产品後,依照定制的用途进行调校。为了达到最隹效能,光子晶片上用来定义光线路径的电路皆固定不动,且按原样制造,并无重设电路配置的弹性。每个新应用都需要新的晶片设计。
创新瓶颈
任职於比利时根特大学(Ghent University)与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的Wim Bogaerts教授目前正在协调进行一项欧盟资助的共同研究计画,致力於开发可程式矽光子晶片,他表示:「设计、制造与测试光子晶片不仅耗时,而且价格不斐。因应不同的设计目标与迭代(iteration)次数,从概念发想到完成产品研发很可能要5~6年,这样的开发时程对创新者来说是一大阻碍。」

图一 : 把光子晶片的原型开发时程从数年缩短至数月,将能大幅增进其用途与应用多样性。(source:imec) |
|
Bogaerts教授认为,把光子晶片的原型开发时程从数年缩短至数月,甚至是数周,将能大幅增进其用途与应用多样性。
他接着说道:「我们想开发一套光子晶片平台,让光子晶片上的电路能重复进行程式设计,实现不同的功能。不过,与针对单一功能的专用光子电路相比,可程式晶片的尺寸更大,也更复杂,必须面临自身的挑战。其所用的基本光学元件除了必备超高效率,还需要更多的控制元件与软体程序。」
微机电系统(MEMS)与液晶技术
可程式光子积体电路的基本光学元件就是光学闸极。这是一种具备双输入与双输出的波导元件,包含一颗能控制波导相位延迟的相移器(phase shifter),以及一颗负责混合或分离波导的可调耦合器。传统做法是利用晶载加热器来控制光子晶片的闸极,但每个加热器都会增加数毫瓦的功耗。
2018年,由欧盟资助的MORPHIC计画开跑,目标是运用先进的微机电(来改良可程式设计的矽光子晶片。微机电系统(MEMS)是小型的机械式致动器,尺寸仅数微米,能够改变波导之间的距离。
然而,移动式波导元件必须采用独立式设计,亦即处於悬空或真空状态,但传统的矽光子波导由氧化矽层或其它介电材料进行包覆封装。该团队集结六位研究夥伴,共同解决了这项问题,除了局部移除波导下方的支撑层,使其得以移动,也采用晶圆级封装来保护这些独立式微机电元件。这样一来,光学相移器的功耗就能达到奈瓦等级,还能以100x100μm2的超小尺寸与光子晶片整合。这些微机电波导与大型光子电路连接,并透过高密度的中介层技术,与客制化的多通道驱动与读取元件的电极相连。该研究团队演示了这些微机电元件从制造、封装到电路配置的过程,显现其作为矽晶片的高效光学调变机制确实可行。
接下来,Bogaerts教授及其团队也会探索将液晶技术用於可程式光子晶片的可能性。液晶具备双折射的特性,转动液晶分子就能改变其折射率。研究团队取得欧洲研究院(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两项经费补助(PhotonicSWARM及LIQUORICE计画),透过嵌入由液晶包覆的波导元件,现已成功把液晶分子整合至全功能的矽光子晶片。波导内的光可以感应到液晶分子的局部方向性,而液晶分子能由邻近的电极驱动。运用长度为50?的相移器,该团队成功以5V的驱动电压达到0.8π的相位差,功耗仅数微瓦。
Bogaerts表示:「理想的相移器速度要快,功耗极低,光学损耗小,光学路径短,还要具备小尺寸。可想而知,要开发出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元件十分艰难,但我们正在朝此迈进。现在,我们手上还有两种候选技术,极有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理想相移器。」
该研究团队利用自身开发的可程式光子晶片平台,追求功能多样性,而掌握不同的候选方案就能有助於此。两套方案的研发进展也在近期於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西光电展(Photonics West)上发表。
Bogaerts认为MORPHIC联盟的研究成果应归功於夥伴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善用团队内的多样化专业,并透过团队行动,联手解决各式问题,这让我们得以长期维持明确决策,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方案,否则可能至今仍然不知所措。」

图二 : PHORMIC计画将解决可程式矽光子晶片开发的另一项挑战:把转印而来的光放大器与光源整合在同一晶片上。 |
|
建立完整的技术组合
Bogaerts解释:「我们在开发的不是矽光子晶片,而是完整的技术平台,先从微机电元件起步,一路拓展至大型电路与封装技术。」
随着MORPHIC计画在2022年步入尾声,原研发团队也进入了新篇章,接续进行其後的PHORMIC计画。现已纳入一些新的夥伴,以解决可程式矽光子晶片开发的另一项挑战:把转印而来的光放大器与光源整合在同一晶片上。
Bogaerts表示:「未来的最大挑战是整合所有全新开发的个别构件。藉此,我们正在开发具灵活性的通用光子晶片,不仅适合多种应用,基本上还能满足可程式电子元件的功能,不过是锁定光学应用。」
(本文作者Wim Bogaerts教授,任职於比利时根特大学光子研究团队与imec;编译/吴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