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工業5.0協助強化永續發展性
 

【作者: Hector Barresi】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6556】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和資源短缺等日益加劇的壓力,現今的公司透過採用更智慧的流程、節能系統和由人工智慧(AI)強化的作業,將焦點放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隨著用於應對現代挑戰的新興技術的出現,工業5.0有望透過特別著重於永續性,繼續專注在此焦點上。本文將探討進階智慧自動化、生成式AI和循環經濟實務等工業5.0功能如何塑造永續工業流程的未來。


應用自動化技術提高能源效率

工業5.0有一項最直接的好處,便是應用進階自動化技術來降低工業環境中的能源消耗。


智慧感測器能持續監控壓縮機、加熱器和幫浦等設備的能源使用狀況,接著這些感測器收集到的資料將饋入到支援AI的能源管理系統中,系統會自動調整設備的運作,避免非必要的能源使用。


例如,當產量較低時,預測演算法可以判斷出最適合關閉或減少能源密集設備(例如,加熱器或壓縮機)輸出的時間。藉由精確的控制,便能減少能源消耗,且有助於降低碳排放。此外,將AI整合到能源管理系統中,意味著工廠可以確保機器僅在必要時運作,進而省下更多的成本。


AI的功能也延伸到用於設計更節能的產品,由AI驅動的設計工具能針對產品配置提出建議,減少對焊接或焊錫等能源密集型製程的需求。製造商只需要重新思考元件的組裝方式,便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如此一來,自動化技術不只能減少能源浪費,還能改善工業工廠的整體營運效率。此外,新產品也更容易回收再生。



圖一 : 在工業5.0中,可透過AI的應用實現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的最佳化。
圖一 : 在工業5.0中,可透過AI的應用實現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的最佳化。

利用AI達到最佳的資源使用率

AI演算法可徹底改變各行各業管理資源的方式,包含從原料到人力資本。


在工業5.0中,可透過AI的應用實現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的最佳化。智慧工廠現在可運用AI更準確地預測需求、規劃庫存及安排生產時程。公司則能透過最佳化供應鏈,減少材料和能源浪費。


例如,AI可以預測生產所需材料的確切數量,將庫存過剩和過度浪費的情況降到最低。還能合併貨件以減少交通運輸的碳排放,特別是從海外運送元件或原料時。AI能找出最佳化的運輸路線,確保選擇最環保的交通運輸方式,例如將多批貨件合併到一個貨櫃中,或選擇碳足跡較低的交通運輸方式。


此外,AI還可以實現預測性維護,達成更出色的資源最佳化。在傳統的維護排程下,通常會導致提前更換或代價高昂的故障。透過持續分析機器資料,AI系統可預測真正需要維護的時機,進一步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減少對新元件和潤滑油的需求,當然也能減少資源的過度使用。機器得到適當的維護,便能減少所需的維修,而且產生的廢料更少,消耗的油料也會更少,而這些全都有助於實現更永續的營運。


運用工業自動化實現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為致力於減少製程產生的浪費的概念,通常透過兩種方法實現:在製程中回收材料和鼓勵產品回收計畫。


在第一個情境中,製造商可利用工業自動化回收工廠內的熱、水和材料,進而實現閉迴路系統。例如,Subaru工廠將廢水回收並轉為純淨水後再利用。[1]在其他情況下,則可以收集工業烤箱產生的熱,然後重新用於其他過程,例如加熱設施用水。


產品回收計畫是另一種自動化支援循環經濟的方式,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幫浦製造商Grundfos,該公司實施了回收計畫。客戶可以經由這項計畫,將舊幫浦退回公司,進行翻新或回收。[2]在此情況下,可運用AI系統輔助識別新產品能回收和再利用哪些元件。



圖二 : 製造商可利用工業自動化回收工廠內的熱、水和材料,進而實現閉迴路系統。
圖二 : 製造商可利用工業自動化回收工廠內的熱、水和材料,進而實現閉迴路系統。

將再生能源整合至自動化系統

許多大型製造商已經將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再生能源納入其電網。然而,要在自動化系統中管理再生能源極其複雜,因其有著獨特的挑戰,例如要應付再生能源的間歇性。


而AI可以監控能源的生產和儲存量,讓工廠能根據需要在再生能源和電網之間轉換。在此過程中,當再生能源不可用時,AI便能以最佳化的方式使用儲存的能源,即使面對再生能源產量波動,也能保持營運順暢。


克服永續自動化中的組織挑戰

雖然有利於永續工業自動化的技術正迅速發展,但其能否成功需仰賴高效的組織策略。在實施新的自動化系統時,組織內的所有部門(包括工程、資訊技術、營運和供應鏈)都必須達成共識。不過,要實現這樣的一致性,公司內部通常需要經過一次重大的文化轉變,讓永續發展目標成為組織各層級的優先重點。


一旦達成一致,下一個挑戰便是整合。新的自動化技術必須與現有基礎設施協同工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用。例如,在某一部分的工廠中新增機器人系統或智慧感測器,不應反而造成效率孤立的問題。相反地,應該將這些系統整合到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內,統一將節能、預測性維護和循環經濟實務應用到所有營運層面。


同時,擴展性也是一個問題。越來越多營運單位採用永續自動化技術,因此系統必須在不損失效率的情況下持續發展。隨著新技術和最佳實務的不斷進化,將重點放在持續改善上確實有其必要性。


結論

在工業5.0進展的過程中,應將自動化、AI和人類專業知識加以融合,建立能促進永續發展的強大平台。從節能的自動化技術,到由AI驅動的資源最佳化和循環經濟,工業領域可從許多管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然而,要想實現這些目標,除了技術創新,也需要組織內部達成一致,達成協調、整合及擴展永續實務。採用這些技術的產業更有能力實現其永續發展目標,同時建立更具彈性且能有效運用資源的未來。


(本文由Mouser提供,作者Hector Barresi為工業技術顧問、諮詢師和公共演講者,專長於工業自動化、智慧製造和數位化)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ubaru.co.jp/en/csr/environment/waterresources.html


[2] https://www.grundfos.com/solutions/support/takeback


相關文章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用科技滅火:前線急救人員的生命徵象與環境監測
採用RPA和AI實現自動化普及
自主移動機器人持續重塑物流和物料搬運
移動演算法 而非巨量資料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電跨足核子醫學領域 攜普瑞默生技推動核醫輻射安全
» 三貿機械聯手洛克威爾自動化 深化輪胎成型機智慧製造布局
» 視AI為成長主力 博世科技日宣示至2027年投資逾25億歐元
» 數位工具助力台花卉產業邁向高值化、智慧化
» 機械公會公告《食品機械產業標準》 強化智慧製造競爭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216.73.216.14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