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知道,存在於空間中的物質共分為三種型態,分別為固態、液態與氣態。而同時具備固態與液態兩種物質特性的液晶,其誕生的過程來自於一項非常特殊物質的發現。
液晶的起源
早在西元1850年,Virchow、Mettenheimer和Valentin這三個學者就發現了神經纖維(nerve fibre)的粹取物中含有此類特殊的物質。到了西元1877年德國物理學家Otto Lehmann運用偏極化顯微鏡首次觀測到液晶化的現象,但當時他對於此種現象的成因並不了解。直到西元1888年,奧地利的植物學家Friedrich Reinitzer發現了螺旋性甲苯酸鹽的化合物(cholesteryl benzoate),並確認這種化合物在加熱時具有兩個不同溫度的熔點,在這兩個不同的溫度點中,其狀態介於一般液態與固態物質之間,類似膠狀,但在某一溫度範圍內該物質的狀態又具有液體和結晶體的雙重特性。Reinitzer在與Lehmann在深入探討這種物質的特性之後,便由這兩位學者共同將該物質命名為「Liquid Crystal(液晶)」,該名稱就含有液態結晶物質的意思,也因此Reinitzer與Lehmann這兩人被譽為液晶之父。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