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一月)起台灣就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不僅經濟環境將朝向更為開放的運作模式,所有居民也同時成為「地球國」的公民,雖然區域的保護主義仍然不可免,但這只是所屬政府對弱勢居民應有的權宜保護,對於區域特色的經營毫不影響,也與人才的重新調整或專業訴求等主流價值無關。所以,我國面對加入WTO的衝擊,衡量既有的全球競爭優勢而提出了所謂「綠色矽島」的概念,基本上已有區域特色的規劃,但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育與配合,否則綠色矽島只是淪為一句口號罷了。所有事物的成就莫不是靠人打拼出來的,人才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這是不分古今內外皆然的道理。也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有新的人才觀來因應新的環境,不論是「伯樂」或「千里馬」也才能夠適才適所,不然就永遠只能感嘆「才難、才難」了。
究竟什麼樣的人是綠色矽島需要的人才呢?隨著台灣地區失業率不斷的升高,以及企業裁員縮編的風聲鶴唳影響,似乎人人都感受到朝不保夕的無奈,或有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但這只是景氣循環的自然現象,可以預測的是,在加入WTO後,台灣地區的失業率很難低於5%以下。所以很多企業都知道,他們應將這波不景氣視為產業及企業的轉型契機,產業再轉型,對人才的需求也在改變,一些多餘的事業體或不適任的人員就自然被裁撤;但我們不能說這些個別公司多餘的事業體或人員,就是沒落的事業、就是非人才!頂多這只是「大風吹」之後,許多尚未找到位置的人產生的暫時現象罷了。
因此,許多高科技公司都表示,事實上他們公司都還很缺人,特別是欠缺具創意與技術優良的研發人才。從新竹科學園區的員工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得出來,2001年1月為去年整個從業人數的最高峰達102,767人,此後便一直遽降下來,到去年9月則是最低點為92,725人,接著10、11月又漸升高上來,且高學歷者的比例也增多了些,這表示園區的高科技廠商也在轉型,從較偏製造的產業型態,走向較偏開發設計的產業型態。但就了解,各大半導體公司、IC設計公司的求才廣告仍是不停地刊登,顯然求才若渴且多多益善,只是這些求才者仍不出找現成的專業人員或可從別的公司挖角而來的人員為主(例如對相關科系與經驗的嚴格要求),結果總體人才當然沒有增加多少。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