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ES中,有很大比例的展示皆与影音有关,而在数位家庭的发展上,诚如上文所提到的,支援1080p的full HD影音品质内容已是市场上的大势所趋。要想提供full HD的品质,从制作到播放之间有许许多多的环节必须同时具备支援的能力,才可能做得到。在传输上,数位家庭中也已朝向无线化发展,但想传输HD的影音内容,一直有一些瓶颈存在。在本次CES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方面发展上的重大突破。
对于无线传输来说,有三大考量的议题,分别是:传输率(throughput)、距离/涵盖范围和可靠性(reliability)。不同的应用会对这三大议题有所偏重,以即时性的串流影音来说,就需要极高的传输率及保证传输上的高度可靠性。无线市场上不断地运用各种可行技术来改善这三大议题,例如使用OFDM、64QAM等更复杂的调制(modulation)技术,以及提升对频谱的利用率。
目前市场上有两大新兴技术可用来改善频谱的利用率,一是超宽频(Ultra Wideband, UWB),一是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后者被用在新一代的WLAN标准– 802.11n中,而802.11n与UWB都被视为是家庭影音传输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虽然两大技术仍在商品化的初期阶段,但在这次CES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大阵营摩拳擦掌,分别展示出许多的解决方案。
802.11n规格大致底定
先来看看802.11n,此规格历经WWiSE和TGnSync两大团体的摩合后,在2006年1月总算整合拟定1.0的草案版本。接着Broadcom、Atheros、Marvell等晶片厂商开大力推动其draft-n(或称pre-n)的晶片,而Netgear、Buffalo、Linksys等网通设备厂商及一些笔记型电脑厂商也开始推出采用draft-n的产品。
不过,由于在1.0草案制定后,出现了1万2千多条的修正意见,因此市场上对draft-n产品在未来相容性上的相当存疑,加上实际应用上并未见到明显的改善成效,这都让draft-n的产品无法真正打开市场。在此情况下,各大厂商开始对市场做信心喊话,包括Broadcom和Atheros自行进行相容性的测试,Intel则展开了“ConnectwithCentrino”的计画,强调消费者只要选择了“ConnectwithCentrino”的产品,就不用担心相容性的问题。而为了打开市场,甚至连Wi-Fi联盟都准备提早开始进行draft-n的验证工作。
在日前有好消息传来,802.11工作组在今年1月14日到19日的第101次会议中,顺利通过草案1.10版本,为草案2.0版本做了最终定稿,同时对802.11n标准时间表做进一步的规划。在这次的会议中的投票结果是100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显示出在历经9个多月的沟通后,大家对11n的版本已达成高度的共识,预估2.0版本并不会对1.10版本做太多的改动,而1.10版本与现在市场上的draft-n产品能够相容,对于修订的部分只需透过软体的更新即可进行升级。这对于现行的产品及今后的市场推展来说当然是一大利多,即使最后的正式版本预估要到2008年才会完成,但因规格发展至今已大致抵定,想用的人已可放心使用了。
802.11n大幅提升WLAN效能表现
无线传输性能的好坏会受到PHY层及MAC层标准所影响,其中PHY层标准规定了所使用的频带、调制方式、传输速率等;MAC层标准则规定了所使用的网路拓朴、封包长度、连结漫游等功能。在802.11b、802.11a及802.11g的规格演进中,主要的修改部分为PHY,而802.11n则针对PHY及MAC都做了新的定义,因此可说是革命性的新一代规格。
相较于采用直接序列展频(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及补码键控(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CCK)调制技术的802.11b,802.11n在实体层方面采用和802.11a及802.11g相同的OFDM技术,不过,11n采用了比11a/g标准更高的最大编码速率(code rate)和更大的频宽,这种改变可将最大的数据传输率从54Mbps提升到65Mbps。 11n与其他上一代规格的差异比较,请参考(表一)。
(表一) 历代802.11标准基本规格比较表
|
802.11b |
802.11a |
802.11g |
802.11n |
标准完成 |
1999年7月 |
1999年7月 |
2003年6月 |
未完成 |
最大数据传输率 |
11 Mbps |
54 Mbps |
54 Mbps |
600 Mbps |
调制技术 |
DSSS或CCK |
OFDM |
DSSS或CCK或OFDM |
DSSS或CCK或OFDM |
RF频带 |
2.4 GHz |
5 GHz |
2.4 GHz |
2.4 GHz或5GHz |
空间资料串流数量 |
1 |
1 |
1 |
1,2,3,4 |
通道宽度 |
20 MHz |
20 MHz |
20 MHz |
20MHz或40MHz |
让11n倍受注目的新作法是它采用了MIMO技术,此技术能在不加大频宽的条件下让数据传输率以倍数提升,此外,妥善设计的MIMO系统还可以同时改善涵盖范围和稳定性。在MIMO系统中,「有效传输率」(effective throughput)的提升比「峰值传输率」(peak throughput)还大(有效传输率是在离发射器特定距离所量测到的传输率,而峰值传输率是在离发射器很近的地方量测到的传输率),独立的测试显示一个设计良好的WLAN MIMO系统可以将有效涵盖范围提升八倍,同时也能将有效传输率提升六倍。请参考(图一)。

《图一 采用MIMO与不采用MIMO的WLAN传输效能比较(数据源:The Tolly Group, 12/23/2004)》 |
|
在电波的传输中,多径效应(Multipath)一直被视负面性的干扰因素,但MIMO采用空间分割多工(Space-division Multiplexing;SDM)的技术来克服这个瓶颈。简单地说,MIMO技术是在WLAN发射端将数据流切分为多个部分,即所谓空间资料串流(spatial streams),再透过不同的天线发射到相应的接收端天线,当空间资料串流的数量提高一倍,原则上就能将传输率也提升一倍。但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当空间资料串流增加时,传输功耗会提升,会占用更多频宽,也会需要更高的成本。 Draft-n规格中包括一项MIMO省能(power-save)模式,也就是只有在确定多重路径的作法能提升效能时,才会采用更耗电的多径途径。
除了MIMO及更佳的OFDM作法外,11n还定义了多项新的技术特性,例如属于智慧型天线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和分集(diversity)技术,以及将两条20MHz通道合并为40MHz的作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传输率。其他的选项还包括高传输率复制模式(high-throughput duplicate mode),有助于延伸网路的范围;窄化保护频带间隔(short guard interval),也就是透过进一步限制overhead的位元大小来改善封包传输效率;还有相当重要的汇聚(aggregation)作法,这种方法可充分提高MAC的效率,增加总体有效传输率。
11n与上几代标准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多种选择模式和组态配置,因此各家厂商除了满足基本的标准要求以达到相容性外,可以自行选择支援更高阶的技术选项,一方面可提高传输效能表现,一方面则能推出区隔化的产品,满足高阶及特定应用的需求。依目前的草案,11n最多可提供575种可能的数据传输率配置,而在理想的状况下,如果厂商的产品支援了所有高阶的技术选项,11n的产品最高可达600Mbps的传输率。这种产品需支援4 x 4的最高天线组,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才刚开始从2 x 2 的天线提升到3 x 3 的天线,最高的原始数据传输率为300 Mbps,这已是很高的传输率了。 (表二)为802.11n 1.0草案中的主要特性
(表二) 802.11n 1.0草案中的主要特性
特性 |
定义 |
规格状态 |
更佳的 OFDM |
支援更宽的宽频和更高的编码速率,可将最大资料速率提升到 65Mbps |
基本规格 |
空间分割多工( FDM) |
透过将数据解析成不同的串流,再经由多支天线传送方式来改善效能表现 |
最多达四支天线的选项 |
分集( Diversity) |
运用多支天线来改善传输范围和可靠性,一般作法是在接收端采用比传送串流数量更多的天线 |
最多达四支天线的选项 |
MIMO省能模式 |
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采用 MIMO模式,以降低功耗 |
需要 |
40MHz通道 |
透过将通道频宽从 20MHz提高到40 MHz,能够将传输率提高一倍 |
选项 |
汇聚( Aggregation) |
消除与每个数据封包相关的处理开销,而以分组数据封包的公共开销取代。这种方法可充分提高 MAC的效率,增加总体有效传输率 |
需要 |
RIFS |
此作法为 11n提供低于11a或11g的OFDM传输延迟 |
需要 |
Greenfield模式 |
透过建立专属的 11n网路,也就是不支援11a/b/g设备的方式来改善效率 |
目前为选项 |
draft-n产品日益壮大
在这次CES中,原先已推出draft-n产品的晶片及设备厂商,仍旧不遗余力推出最新的产品,并实机展示在影音方面的传输应用。在晶片方面,包括Broadcom的Intensi-fi及Atheros的XSPAN技术,其中Intensi-fi支援802.11n草案中的2x2、3x3或4x4天线配置,而且采用all-CMOS架构设计;XSPAN则采用了三射频单晶片的MIMO架构。两者皆同时支援2.4GHz及5GHz双频带,这也是微软最新作业系统中要求支援的规格。目前有Linksys、Buffalo和联想等公司的产品宣布采用Broadcom的解决方案,而联想的ThinkPad T60、R60、X60与Z61系列产品中,也已有几款产品采用Atheros XSPAN。
在Intel方面,该公司在CES中展示了多款支援Wirelss-N的AP和笔记型电脑,如(图二)。目前基于Napa平台的笔记型电脑已采用其Wireless-N技术,预定在3月时,Intel的讯驰平台将会升级到Santa Rosa平台,到时将会内建支援下一代Wireless-N技术的11n Kedorn模组。另一个让11n阵营感到振奋的,则是Apple电脑持续在其产品线上支援draft-n,目前包括其最新的Apple TV、AirPort Extreme/AirPort Express和iMAC电脑等,都已建置对draft-n的支援硬体,其中Apple TV的用途上正是用于无线影音内容的传输。

《图二 Intel在今年CES中展示多款支持Wireless-N产品 》 |
|
UWB的发展潜力十足
另一个候选的高速无线影音技术是UWB,它和802.11n草案的发展相似,也曾历经两大标准推动团体(WiMedia和UWB Forum)的相持不下,由于两大团体在技术面难以达成整合,加上在IEEE中的势力相当,造成标准推动的难产,最后诉诸产业采用发展的现实,目前看起来,WiMedia阵营已取得主流的地位,包括Wireless USB(W-USB)和蓝芽都已宣布采用WiMedia的UWB做为其底层技术。
在WiMedia所提出的MB-OFDM UWB的射频实体层规范中,它使用到3.1 – 10.6 GHz 的非管制频段,也就是有将近7500 MHz的可用频宽。此一UWB规格能支援广泛的数据传输速率,在短距离内,现今的规范中可从53.3 Mbps支援到480 Mbps。不过,480Mbps并非UWB的极限,透过更佳的技术,它甚至可支援到1Gbps以上的速率。 UWB与其他无线技术的发射讯号强度及使用频段比较,请参考(图三)。

《图三 UWB与其他无线技术的发射讯号强度及使用频段比较》 |
|
UWB的发展潜力十足,身为传输底层的技术,透过协定调适层(Protocol Adaptation Layer, PAL),UWB可以用在不同的短距离连结方案上,包括USB、WiNET(UPnP/IP)、1394、HDMI ,甚至是同为短距离无线技术的Bluetooth。目前投入此市场的厂商众多,包括Wisair、Staccato、Alereon、WiQuest、Sigma Designs、瑞昱(Realtek)、Tzero、Focus Enhancements、Artimi、NEC、Infineon等。其中Wisair、Staccato、Alereon等公司是以W-USB为主力市场,这也是UWB最商品化的一项应用,以PC及其周边为主要的应用产品,目前已有Dongle、Hub等产品开始推出市场。 Artimi是以MAC为发展核心的厂商,锁定的领域是可携式设备的大量数据传输,例如数位相机的照片下传等,在规格上强调支援高、低双频的W0USB和蓝芽技术。
即时的无线影音传输则是挑战性相对高出许多的一块市场,目前锁定此一应用领域的厂商包Tzero、Focus、Sigma Designs等厂商,WiQuest则是PC应用与影音应用两吃,不久前才推出其WiDV方案,强调能提供高达1Gbps的传输率,能够提供更稳定的影音品质。另有一家值得注意的UWB厂商,也就是不属于WiMedia阵营的Pulse~Link,该公司专属的Cwave架构也能达到1 Gbps以上的传输率。
Tzero满足严格影音需求
同样是WiMedia阵营底下的厂商,但当面对影音应用诉求时,各家厂商都展现了自己独到的技术,以满足这项严苛应用的需求。以Tzero来说,该公司特别强调其技术在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上的表现能力,其TZ7000晶片方案能达到小于10-8的封包错误率,这意味着在片长两个小时以内的节目播放中,连一个封包错误都找不到。其他的特色还包括对电波的极佳抗干扰性,QoS频宽保证机制的建立,以及利用MIMO技术来改善传输效能,请参考(表三)。
(表三) Tzero在即时影音应用上的效能表现比较(资料来源:Tzero/ PC World magazine, July 2006)
特性 |
即时影音产品需求 |
Wi-Fi网路需求 |
Tzero表现 |
连结可靠性 |
95 – 98% |
90% |
>99% |
封包错误率 |
10-8 |
8% |
10-8 |
一部 120分钟HD电影的封包错误率 |
低于 1 |
7,659,574 |
低于 1 |
抗干扰性 |
需要,但无明确定义 |
不考虑 |
-10 dB |
数据传输率与范围 |
10公尺的视线范围(LOS)内提供大于100Mbps传输率 |
15公尺内的非视线范围(NLOS)内提供大于11Mbps传输率 |
15-30公尺的NLOS范围内提供106.7Mbps传输率 |
Focus挑战UWB短距离传输限制
Focus的方案也具备相当不错的技术特色,该公司的PHY能将操作频率更广泛地涵盖3.2–7.2GHz的高、低频,并采用DS-OFDM调制技术来克服UWB短距离的限制,其速率范围反而更广,传输距离可达30公尺,而且可以从37 Mbps支援到880 Mbps,共有16个选择速率。为了满足影音传输的需求,Focus采用分散式TDMA(Distributed TDMA)MAC技术来保证频宽,并强调低功耗的设计对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它还支援UWB Mesh网路机制,让UWB从点对点的传输提升到网路化的架构。
WiQuest的高频宽方案
WiQuest的特色在于其上达1Gbps的传输能力。在技术上是透过特殊的前向错误校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ng, FEC)编码技术,在接收端进行误码纠正演算,借此提高传输速率,完全是透过软体技术来达成,并未变更任何硬体配置。为支援影音应用,其WiDV方案也具备专属的编解码功能,此功能并非MPEG或JPEG2000的格式,该公司强调在高速传输条件下,能以极低的压缩率来达成高品质影音的传输,这会获得更佳的视听感受。
家庭无线影音技术,谁能胜出?
虽然说802.11n与UWB分别被定位为WLAN和WPAN的技术,两者似乎各有其应用领域,其中11n偏重范围较大的宽频网路接取应用,UWB则诉诸于短距离的高速序列传输应用。因此两者应该是互补多于竞争。不过,就传输率、距离、功耗及成本等因素来考量的话,在技术的持续进展下,两者的应用性可能会愈来愈接近。不论就消费者或设备业者来说,如果有一种技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那就会排挤掉其他的技术。
就无线影音的传输来说,过去的11g或11a技术都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HD视听经验。主要的瓶颈来自传输率和涵盖范围不足,以及无法克服存在于网路环境中的干扰变数。以11a/g来说,其实应该可以支援单频道20Mbps的HDTV播放,但实际的经验是令人挫折的,这是因为11a/g的实际传输率并不稳定,会受到距离与环境的影响,而且当遇到暂停、即时重播、倒带和快转等动作时,对频宽及设备的操控需求又会不同,技术上的难度相当高。
今日的11n和UWB都提供了远高于11a/g的传输率,这虽然并非高品质影音内容的唯一条件,但高传输率确实能保证更佳的传输品质,提供更高的抗干扰能力。但这仍不够的,毕竟在无线的空间中充满了变数,这些技术还得对延迟、抖动和封包的损毁提出因应的方案。这也会是影音市场最后选择UWB或11n的关键所在。举例来说,当微波炉开启时,就会对附近的无线通讯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图四)显示Tzero UWB方案与draft-n方案在微波环境下的传输率影响比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微波开启时,draft-n方案的传输率遽降至5%以下;相较之下,抗干扰性的UWB方案能维持极高的传输品质。

《图四 在微波炉使用环境下,11n与Tzero UWB的表现比较(数据源:Tzero)》 |
|
不过,两者在本质上的特性,让它们仍能维持一定的市场区隔,例如USB随身碟的无线化,UWB无疑会是较佳的单纯选择,这类产品不需用到复杂网路接取功能的11n;相对地,在AP、路由器或NB网路卡的市场,UWB也没有跨足之地,这还是11n的天下。至于在影音设备的讯息互传上,HD影音的重要有线传输规格为HDMI,UWB也已成功进入此一领域,包括Tzero和Pulse~Link等公司都已推出wireless HDMI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现阶段,预估从播放器(如DVD/STB/PVR)到TV这一段的无线化,会以UWB为优先选择;若是要透过网路将PC或远端的内容传送到电视播放,则会需要透过中介的闸道器(gateway)、路由器或数位媒体转换器(Digital Media Adaptor, DMA)来接收,再传送给TV,而这类的中介设备,则会需要支援802.11n的方案。
(作者为电子产业专业自由作家,联络方式:ou.owen@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