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龍困淺灘──中國大陸手機之路
 

【作者: 林山霖】   2005年08月05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3959】

2005年台灣行動電話產業步入整併風雲之中,反觀對岸的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從2004年倒閉的雄貓與科建,至2005年6月中國大陸品牌行動電話廠商南方高科驚傳經營不善,而2005年7月曾是中國大陸品牌行動電話廠商獲利冠軍的夏新電子,2005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預計超過50%以上,此接連不斷的新聞隱約表露出一項關鍵訊息,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是否亦將面臨整併之路。


關鍵在於產業屬性,中國大陸品牌行動電話廠商,如波導(Bird)、TCL與夏新等,皆是採取自有品牌為其業務型態,而受限於技術能力不足,過去都是拿台灣行動電話代工廠商之半成品回到中國大陸進行系統組裝,再搭配本身之銷售通路優勢,如最大之廠商波導(Bird),在中國大陸各省建立28家銷售分公司、300多個辦事處,銷售網深入中國各地,特別是掌握省級、縣級城市等三四級市場。此點相較於國際品牌行動電話廠商之通路模式採取國包、省包等代理商方式,因有品牌優勢故佔據北京、上海與各省省會城市等一二級市場。但在三四級市場,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廠商反而有彈性、價格與速度優勢,因此在2003年成為中國大陸品牌行動電話廠商輝煌的一年。然而在2004年Nokia與Motorola等廠商採取減少國包、增加省包等扁平化通路策略後,國際品牌行動電話廠商又扳回一城。


問題核心更在於「黑手機」,既然中國大陸品牌行動電話依賴的是台灣的設計與本身的通路,那兩大支柱怎麼了?在設計方面,在2004年中國大陸新崛起不少行動電話系統設計公司,北京有CEC Wireless、德信無線等;上海有凱明、龍旗通信、Simcom、E28等;深圳有經緯科技等,這些廠商提供行動電話設計方案,拿走了台灣廠商設計貼牌的生意,而其崛起之推手則是Philips與聯發科等行動電話晶片廠商提供的完整解決方案(Turkey Solution)。
...
...

使用者別 新聞閱讀限制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使用者 10則/每30天 0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5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相關文章
Micro LED成本難題未解 Aledia奈米線技術能否開創新局?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川普關稅解放日暫緩 機械中小企業90天急應變
高速時代的關鍵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術
Wi-Fi 7市場需求激增 多元應用同步並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恩智浦推出OrangeBox 2.0 強化車用資安與AI邊緣運算新時代
» 封裝技術推升AI運算效能 Deca與IBM合作打造北美MFIT生產基地
» [Computex] AMD全新顯示卡與處理器提供本地端AI處理能力
» 國科會擘劃次世代通訊產業 2027年自有衛星通訊將升空測試
»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搭載進階視覺AI技術的Renesas RZ/V2N微處理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LCXHLI4STACUKT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