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資料手冊列出的電流消耗規格來比較和選擇低功耗微控制器(MCU)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在大多數情況下,開發人員選擇MCU的第一步是查看資料手冊的第一頁,以作為快速獲取元件資訊的參考,包括周邊、運行速度、封裝資訊、GPIO接腳數量和供電特性等。這種方法對於獲取元件的整體效能很有用,但在評估低功耗特性時卻不一定奏效。
為了對低功耗操作有全面瞭解,開發人員還需考量電流消耗、狀態維持、喚醒時間、喚醒源,以及低功耗模式下可運行的周邊等。開發人員也必須於相同操作模式下比對同類型低功耗MCU,以獲得客觀的逐項比較結果。另外,易用的評估工具也非常重要,因為能評估整體系統功耗的額外功能和周邊,使工程師的工作更加簡易。
MCU供應商通常會在資料手冊第一頁列出最低功耗值。雖然元件也許能夠實現資料手冊中列出的規格,但實際上的操作模式可能並不實用。有些不佳的低功耗特性並未列出,包括非常慢的喚醒時間、無狀態維持或RAM維持功能,或者縮小操作電壓範圍。為了深入瞭解各種低功耗特性,開發人員必須定義相同的操作模式,其中包括兩部分:電流規格和低功耗功能。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