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二極體(LED)常被用於各種現代電子設計與系統中,以提供影像顯示與狀態檢視的功能。在機板日趨複雜之際,廠商紛紛尋求更多的測試功能,來檢驗每個元件。而這將會使得邊界掃瞄測試(Boundary Scan Test;BST)演進到加入具備完整功能的內建自我測試(Build-in Self Test;BIST)技術。業者面臨的挑戰在於至今仍有一些元件的自動測試功能有限,必須依賴人工測試或目測來偵測故障狀況。這類LED可製造出1美元成本的零組件,應用在售價達1萬美元的線路卡或系統中,因此,零組件品質的優劣會直接影響顧客滿意度,以及對整體產品品質的觀感。
LED測試瓶頸
LED的故障通常可分為兩大類。第一,當LED在插入前置面板顯示器或其他狹小空間時,因元件故障、電路板組裝問題以及機械組裝破損,會造成電子開路與短路。第二種則是當鄰近LED在被激化至相同狀態時,其色彩與亮度會出現不一致的狀況。利用BST檢驗線路的連續性,就能在其他元件中找出第一種故障形態。但在獨立型LED中,內建BST功能並不是一種可行的作法,製造工程師只好以目測方式來檢驗LED。目測的檢驗流程是由技術人員觀察LED狀態,之後再回報所有元件都正常無誤。這種重複性的作業容易出現人為失誤,因此檢驗更加複雜,以確保技術人員沒有分心出錯。對於測試人員與業者而言,這種測試流程都不是一種有效率、具有附加價值的方法。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