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第一回曾開宗明義的提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這說明了歷史上的分分合合乃是自然之勢。同樣的這樣情形在軟體界也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您曾經留意,其實您可以發現,軟體的發展從一開始單純的應用程式(統一的狀態),走向分散式元件模式如DCOM、CORBA等(獨立的模式),然後現在再走向整合性 .Net 的模式(統一的狀態)。
然而這個現象跟物件導向技術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早在1968年就出現了物件導向的語言Simula68,然而卻直到相隔將近二十多年後的1986年,由全祿研究中心(Xexor PARC)出版了兩本有關Smalltalk語言的書後,才讓物件導向技術獲得重視。這其中被咸認為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在於如C及Pascal等結構性語言,已經無法應付現今越趨複雜的視窗程式、主從式(Master-Detail)架構、多層次(Multi-tier)架構等系統的程式。
可是話又說回來,自從物件導向技術被獲得重視之後,大多數的人都相信物件導向技術可以解決掉軟體開發上大部分的問題,但是,我們從現今物件導向技術使用的範圍被侷限於開發工具之中,而真正的使用者案例(User Case)卻少見的情況來看,這個答案似乎又不能被肯定了。這其中的關鍵,筆者認為問題就是出在統獨的演進之下,所衍生的問題不能夠被有效的解決。為了解釋這個論點,在接下來的章節中筆者將以實際的案例作進一步闡述。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故事: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