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人物 為了挖掘優秀人才,產業界提供優渥待遇條件等的“手段”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對電子所來說很難防止;而人才外流、研發團隊出走創立公司的問題,我想跟所長的領導風格並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 |
|
本刊總編輯黃俊義(以下簡稱黃):工研院電子所自1974年創立以來,一直是推動台灣電子與半導體相關產業成長升級的重要基地;做為一個財團法人研究機構,電子所的角色定位為何?目前電子所在產業技術創新研發的工作上,又有哪些主要的項目與方向?
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所所長徐爵民(以下簡稱徐):電子所成立三十年來,的確對於我國高科技產業有很深的影響,也一直積極協助國內電子工業與半導體業界進行前瞻技術的研發;尤其在半導體產業方面,隨著IC設計逐漸走向SoC的趨勢,元件體積不斷縮小、製程技術的困難度也越來越高,不但製造成本呈倍數增加,新產品的開發對一般業者來說亦難獨力完成,而電子所在此時即可提供產業界相關協助,減低業者製程升級的風險與新產品開發的成本。目前電子所正進行研發的產業創新技術包含四大主要領域,分別是奈米電子技術、電子構裝技術、微機電(MEMS)技術與平面顯示器技術。
在奈米電子技術方面,電子所與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等機構最大的不同,即是在於不著重純科學理論的研究,而是與產業界密切合作,針對可導入產業化應用的技術進行研發,其主軸方向有二,一是奈米電子元件(device)的開發,另一則是奈米級製程技術的開發,目前的研發項目包括奈米碳管、磁電阻記憶體、矽鍺(SiGe)元件、低介電常數(Low-K)材料、奈米探針等相關技術,並與旺宏、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業者針對不同的題目個別合作。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