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高速數位通訊系統眼圖原理簡介
量測精準制專欄(11)

【作者: 祁子年】   2003年08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6623】

眼圖形成原理

在數位通訊系統的實體層(Physical Layer)中,資料的定義是以邏輯位準的1與0來做判斷,但在一般示波器上,擷取到的信號是一段相當短的時間,例如示波器的整個顯示幕寬度為100ns,則表示在示波器的有效頻寬、取樣率及記憶體配合下,得到了100ns下的波形資料,但在這麼短的時間中,所分析的資料並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信號在每一百萬位元會出現一次突波(Spike),在此時間內,出現的機率很小,因此會錯過某些重要的訊息。若可以以重複疊加的方式,將新的信號不斷的加入顯示幕中,但卻仍然記錄著前次的波形,只要累積的時間夠久,就可以形成一個眼形的圖案,如(圖一)所示,它就好像把一組訊號切成三位元的二進位邏輯疊在一起一般。其中要注意的是,一個完整的眼圖應該包含所有的八組狀態(即000至111),且每一個狀態發生的次數要盡量一致,否則,將有某些訊息無法呈現在顯示幕中,如(圖二)所示。


為了達到量測結果的有效性,一般會採用隨機編碼(Pseudo Random Bit Sequence;PRBS)的方式,這種編碼的好處是當操作完一個迴路後,所有的狀態將會平均分配,使得眼圖的形狀是對稱的,其中又因不同的位元組長度而分成2^7、2^15、2^23、2^31數種規格,而編碼產生的方式,可以由硬體或軟體來達成,硬體的方式是採用數位邏輯電路達成,軟體則是在先將資料存在編碼器內部的記憶體中,經由時脈觸發記憶體中的字串訊號,隨機編碼的另一用途,是量測待測物在各種條件下的誤碼率(Bit Error Ratio;BER),此時需要有同樣編碼行為的錯誤分析儀(Error Analyzer)搭配才可以達到此量測目的。
...
...

使用者別 新聞閱讀限制 文章閱讀限制 出版品優惠
一般使用者 10則/每30天 0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VIP會員 無限制 25則/每30天 付費下載

相關文章
Micro LED成本難題未解 Aledia奈米線技術能否開創新局?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川普關稅解放日暫緩 機械中小企業90天急應變
高速時代的關鍵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術
Wi-Fi 7市場需求激增 多元應用同步並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筑波探討無線未來 智慧協作與測試創新格局
» 【TIMTOS 2025】台灣三豐擴大量測核心應用 隨時隨地掌握真實數據
» Anritsu 安立知攜手 SK Telecom 及 POSTECH,結合 AI 與天線擴展技術提升通訊效能
» Anritsu 安立知與聯發科技於 MWC 2025 合作驗證智慧 AI 天線技術
» EMITE 攜手 Anritsu 安立知支援 MIMO 的 IEEE 802.11be 測試解決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F64TPFQSTACUKM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