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与美国范斯坦医学研究所(Feinstei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推出一套利用间歇性干扰波刺激(intermittent interferential current stimulation,简称为i2CS)来活化神经组织的创新方法。这套详载於《自然通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方法提供更精准且高能源效率的神经活化控制,减少??作用并提升刺激功效。这开启了创新慢性病疗法的可能性,例如用来治疗??郁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迷走神经刺激技术。
 |
图为这款激发晶片,透过间歇性干扰波刺激来提供神经调节功能。(imec) |
迷走神经是我们自律神经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神经源自脑干,并延伸到颈部、胸部和腹部,控制着自律神经系统的必要作用,例如心率、消化与呼吸率。利用迷走神经在生命器官和大脑之间建立连结的能力,临床疗法就能操控身体的自然机制来维持平衡和健康。然而,目前用来治疗癫??和??郁症等疾病的传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简称为VNS)方法缺乏锁定神经内部特定器官纤维的精准度;获得刺激特定纤维的精准度可??实现迷走神经刺激(VNS)的新型治疗目标,并减少VNS的一些不良??作用,例如颈部疼痛或声音改变。
imec根据间歇性干扰波刺激(i2CS)开发了一款特定应用积体电路(ASIC)来加强控制迷走神经的活化。置於神经周围的环带用来传输具备些微差异的正弦刺激,产生一种特殊的活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更局部活化和加强控制迷走神经内的特定器官纤维,大幅减少非标靶纤维的活化,进而把其他器官内的??作用降到最小。由美国范斯坦医学研究所(Feinstei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教授Stavros Zanos带领的转译神经生理学实验室(Translational Neurophysiology Lab)的研究人员与imec合作,在大型动物试验中把间歇性干扰波刺激(i2CS)用於迷走神经时确实发现了这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