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中台丹娜丝重创全台近2,500支电线杆,远超过2015年强台苏迪勒创下的近千支断杆纪录。工研院也以科技实际应援,在灾情期间紧急调度「E-CUBE」移动式光储系统;并携手新创公司氢丰驰援氢燃料电池,提供灾区民生、医疗、基地台等紧急用电。同时主动开放工研院六甲院区员工宿舍,作为台电人员安心休憩据点,整备後再出发。
 |
工研院移动式光储系统「E-CUBE」进驻风灾断电区域,协助有长照需求的民众为医疗设备充电。 |
期间为了紧急协助供电与强化南部供电系统,工研院与灾区指挥中心不仅将紧急协调太阳光电业者,调度相关储能设备与备援发电机,优先支援灾区临时据点与公所备援用电,让救灾、重建进度不受影响。
进而调派工研院自行研发的储能设备「E-CUBE」,整合光电发电、储能与低碳备用电力的移动式光储系统,顶端设置太阳能板与储能设备,且具备模组化与可扩充特性,可快速部署的绿电系统。进驻包含永安宫在内的多个社区据点,以协助提供基本电力与充电服务,支撑灾後的第一线需求。并在缺电期间提供手机、照明、医疗器材等关键用电,随时供民众携带充电线与??头使用。
示范因停电影响社区广播,两位灾区里长徒步逐户通知E-CUBE供电讯息,现场来了许多民众排队充电,部分有长照需求的民众,也被家属推轮椅来「E-CUBE」,为医疗设备充电,家属焦急地表示,原本家中仰赖抽痰器维生的孩子,在设备即将没电的关键时刻,所幸「E-CUBE」及时抵达,稳定供电让医疗器材恢复运作,成功化解燃眉之急。
除生活电力外,灾後与亲友互相联系报平安的通讯系统,亦为不可或缺的设备。工研院新创公司「氢丰绿能」,将平时用於科技厂备援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首度挺进七股西寮村,支援中华电信基地台供电,协助恢复在地通讯,发挥稳定、低碳的电力支援,让关怀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