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式通过其首个整体量子科技战略《Quantum Europe Strategy》,目标在2030年前使欧洲跃升为全球量子技术的领导者。此举不仅回应欧盟数位自主需求,也力图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具战略价值的工业应用。
其五大重点将从研究到商用全面布局。启动「Quantum Europe Research & Innovation Initiative」,整合公私研发力量,弥合科学成果与工业化之间的落差。建置量子晶片设计中心、六条晶片试产线,初步投入公部门资金5,000万欧元,用於支撑後续工业化与测试。生态系方面则强化初创与中型企业支持,筹募私募资金并结合「Scale?Up Europe Fund」打造成长型投资通道;强化供应链透明度与韧性。未来将计画建设欧洲量子通讯网(EuroQCI),并扩展至太空、资安和军用领域。2026年首颗量子密钥卫星「Eagle?1」将升空,2030年前完成端到端加密网路整合。
此外,该计画还将推出跨国量子培育机构,包括2026年启动的「European Quantum Skills Academy」与区域专才群聚(Competence Clusters),同步发布技能认证与教师培训课程。
观察过去5年,欧盟公部门对量子投资逾110亿欧元,但在全球私募占比仅5%,远不及美国(50%)或中国(40%),造成人才与初创外流。欧盟科技人才与硬体产业较为分散,面对美中强力布局,亟需建立完整产业链,防范「研究成果卡在实验室」的风险。而从「量子时代骇客」的威胁到公部门防御需求,政策强调2030年前触发post-quantum加密转型,以维持资讯安全韧性 。
在2025年起,将建立晶片试产线、设立量子网 pilot 设施、并於2026年启动 Skills Academy。2026年预计制定《Quantum Act》,为整体战略提供法律与预算支撑。2030年前则将量子网路与量子晶片产业化落地;技术商业化与战略自主水平获实质验证。至2040年:预估量子市场全球产值可达1,550亿欧元,创造大量高级就业机会 。
欧盟此波战略兼顾研究投入、产业化落地、资安防卫及人才培育,标志其推动数位主权、加速技术工业化的决心。面对全球量子军备竞赛与资安挑战欧盟迈入全面反攻阶段,未来数年将成其科技巧实力的关键验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