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COMPUTEX] USB的新角色:从数据传输到通用供电介面的摇身一变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319】

当今年轻的一代要找供电介面的时候,他们也许只会寻找USB Type-C的孔位,因为这可能是未来全球通用的供电介面。这个曾经主要用於数据传输的USB介面,正经历一场显着的转变,要化身为全球电子设备的通用供电标准,甚至连USB介面开发协会都没预期到会有这样的发展。

USB-IF总裁暨营运长Jeff Ravencraft(左)与董事会主席兼技术长Rahman Ismail(右)
USB-IF总裁暨营运长Jeff Ravencraft(左)与董事会主席兼技术长Rahman Ismail(右)

USB-IF总裁暨营运长Jeff Ravencraft在COMPUTEX 2025的专访中分享了他的观点,并对这趋势深表认同。他指出:「我们在电动工具、电动牙刷、耳机等各种设备上都看到了这种趋势。我认为这将继续下去,从供电的角度来看。」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如今USB介面首要的用途就是供电,其次则是键盘连接,我们熟悉的档案传输什麽的,其实都排在它的後面。

USB-IF董事会主席兼技术长Rahman Ismail也补充道,如今USB的首要用途就是供电。「如果你要制造一个产品,想要销售到全世界,为什麽不使用USB Type-C作为电源呢?就像你的咖啡加热器一样。」

他强调,由於USB Type-C的普及性让它成为全球最通用的供电解决方案,省去了不同??头和设定各种电压等等的麻烦,这不仅对制造商更具成本效益,也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Rahman也透露,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预期这种全球通用性的趋势会发生,他们只知道市场有强大的需求,从早期的数瓦特开始,到後来的QC(快充),接着三星和苹果等大厂也都加入了使用的行列,一下子,USB PD供电的市场规模就转眼成形。

欧洲法令加速普及 但业界早已是进行式

不过Jeff Ravencraft也认为,欧盟近期实施的法规,是加速USB-C普及的重要驱力之一,尽管USB-IF最初并不支持透过立法来规范产业使用某项技术,因为政府更新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技术发展,但他也承认,这项法令确实强化了业者必须采用USB-C的动力,尤其是在欧盟旗下27个国家销售产品时。

然而,Rahman指出,其实业界早已自行看到了USB-C 作为通用电源的好处,即使没有法规的限制,这种转变也在发生中。

成本效益与无处不在的便利性

另一个促使业界转向采用USB供电的关键因素,则是极大幅度的成本效益。Jeff Ravencraft表示,客制化连接器的成本是远高於采用Type-C连接器。「你知道那个连接器多便宜吗?便宜到几??是免费的。」他指出,因为你完全不需要另行开模生产,只需要从数量庞大的Type C供电方案商中选择其一使用,或者以更低的成本从商店购买标准的Type-C连接器和电源供应器,这对制造商来说也是有利可图的。

减少电子垃圾 为环保注入长期能量

而这项趋势不仅简化了消费者的生活,更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因为USB-IF的另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减少电子垃圾。

Jeff解释说,USB-IF鼓励将充电器、传输线和设备分开销售,让消费者可以自行购买。他强调:「目标是不要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为了实现这一点,一切都必须协同工作,相同的连接器,大约相同的功率。」

他甚至呼吁媒体应该赞扬那些不附带充电器的产品及公司,因为长期来看,这有助於减少电子垃圾,而非批评他们为了省钱。

如今,USB的角色正在从单纯的数据传输介面,转变为无处不在的通用供电标准,一方面不仅提供了便利性、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也为全球电子产品的环保发展带来长期且深远的贡献。

目前USB PD(Power Delivery)最新的3.2规范,已经将功率输出提升至最高240W,并具备引可调式电压电源(AVS)功能,允许充电装置要求100-mV解析度的特定电压,并定义了28V、36V和48V三种额外固定电压,进一步扩展USB PD的应用范围,预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也会加入USB PD的阵营,渐渐成为家庭中电器的主要供电介面。

關鍵字: USB  COMPUTEX 
相关新闻
[Computex] 金士顿重点展出智能机器人与AI伺服器储存应用
[Computex] Western Digital展示硬碟技术的最新创新
[Computex] Arm加速驱动AI从云端到边缘进化
[Computex] 英特尔在台成立40周年 发表新款GPU产品
黄仁勋:NVIDIA台湾新总部将设於北投士林科技园区 命名为Constellation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Micro LED高成本难题未解 Aledia奈米线技术能否开创新局!?
» 高速时代的关键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术
» xPU能效进化论 每瓦特算力成为AI时代新价值
» 氢能技术下一步棋
» 扩展AI丛集的关键挑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L3KWUC8STACUKD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