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淨零和減碳行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打造融合創新與公共性的淨零行動典範,由國研院執行國科會計畫設立的「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今年度「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計畫」(簡稱沙盒計畫)啟動會議,聚集全台18組民間團隊、新創組織,跨越農業、能源、旅遊、藝術、人文等領域,以地方視角提出具體可行的淨零實踐構想,展開一場從試驗到擴散的創新旅程。
 |
2025年度沙盒試驗計畫正式啟動,圖二為聚集政府和企業共同與社區協力推動社區淨零驅動力。 |
會中,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指出,「2050淨零排放」不僅是國家政策,更是一場深層的社會轉型。她強調,來自民間的創意與在地行動正逐步成為政策形成的一環,並呼籲政府、企業與民間應攜手打造更具韌性與協力基礎的社會創新生態系。
本次沙盒計畫由工研院綠能所與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共同籌辦,會議以「分桌共創」、「跨界沙龍」等設計,引導試點團隊的優勢與挑戰,並訂定年度目標,導入政策與企業資源。三大討論主題涵蓋「農業與碳匯」、「社區能源治理」及「綠生活與循環創新」,內容涵蓋從原民地熱應用、都市碳盤查、rPET再生茶飲到拾荒者公正轉型,展現民間淨零創意的多樣性與在地知識價值。
會議現場亦邀請多位政府部會及企業代表參與主題沙龍。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出席聲援團隊,經濟部莊銘池主秘則強調,對於仍缺乏商業價值的創新模式,政府可透過法制調整與政策倡議促成市場機制。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表示,氣候行動應落實於社區,並強化在地資源整合與角色培育。
國發會社會發展處處長張富林透露,未來將與地方及中介組織合作建構治理平台,以強化地方治理力道。淨零推動小組首席顧問周素卿則表示,沙盒計畫不僅是創新實作,更是具有願景力、規劃力、影響力影響的重要平台。她指出,今年沙盒將持續聚焦三大核心目標:擴大行動影響力、深化政策對接與推動企業媒合,藉由第三方中介團隊引導,協助團隊跨域合作與策略收斂,達成多方協力願景。
邁入第三年的沙盒計畫,累積愈發豐富的在地實踐經驗與政策對話基礎,未來不僅期望更多創新方案「落地」,更朝向「入法」、「入市」
沙盒計畫邁入第三年,透過第三方中介團隊的策略,協助試點團隊跨域串聯、策略收斂,逐步實現從在地場域出發、由下而上的淨零行動網路。隨著沙盒持續累積實質經驗與政策對話基礎,期盼更多創新方案不僅能落地,也能入法、入市,,為臺灣的淨零轉型鋪展出多元且具韌性的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