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技術快速發展,吸引眾多資通訊業者商跨足車用電子領域,推動智慧車輛成為產業創新的核心焦點。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今(27)日也展示多項全台首次曝光的自主研發與跨域整合成果,包含Level 3自駕電巴,智慧座艙監控、AI伺服器振動噪音分析、電子後視鏡等多項符合國際法規的檢測技術與能量。
 |
車輛中心的振動噪音實驗室目前服務對象擴及近期熱門的AI伺服器,可協助廠商將音訊轉化為可視化圖像。 |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隨著車輛電子及AI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車輛的功能將持續升級。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的支持下,讓車輛從單純的移動工具,轉型為高度智慧化的載具。為協助產業爭取國際商機,ARTC也持續建構完整的實驗室與測試場域。
包含即將於今年9月啟用的全天候高速自駕實車驗證測試場域,可提供智慧車輛、車輛電子系統、感知系統等產品,在長200公尺的隧道內,重現降雨、起霧、日出日落或夜間等天候環境條件,執行最高時速110公里的自動駕駛實車測試,於匝道的匯入匯出情境;以及在高架橋與橋下道路,提供巴士等大型車輛的GPS訊號遮蔽測試。
另有本次活動最大亮點之一,即為首次公開展示全台首輛Level 3 AI 自駕電動巴士,由ARTC主導,攜手義隆電子、歐特明、為昇科、旭春、友通資訊、智易科技、奇美車電等指標企業共同打造,展現台灣智慧交通自主技術整合實力。
該車採用成運汽車電動巴士平台,並搭載ARTC自主開發的決策控制軟體,具備感知融合、自動駕駛控制、駕駛接管判斷與風險應變決策等關鍵功能,全面符合聯合國UN R157 Level 3自動駕駛標準。其具備車道維持、主動閃避、駕駛狀態監控等先進能力,象徵台灣在智慧交通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實現自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路應用的關鍵突破。
在AI智慧座艙領域,ARTC運用「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與「異質感測融合生物雷達系統」,開發具備駕駛者監控、兒童遺留偵測及乘客跌倒辨識等多元功能。本次也展示了駕駛者與自駕車的人機共駕技術,透過AI影像偵測駕駛眼睛視線、頭部偏擺,判斷駕駛者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ARTC的振動噪音實驗室還建有符合ISO 3744、ISO 3746與ISO 11201等聲壓、聲功率量測規範之無響室,可執行車輛領域的智慧座艙模組、充電樁在產品開發階段的聲學檢測。目前服務對象更擴及近期熱門的AI伺服器,搭配高階聲學相機,可協助廠商以非侵入方式即時捕捉多聲源訊號,將音訊轉化為可視化圖像,獲取精準的分析與優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