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现今「产业AI化」已是全球趋势,由工研院今(12)日宣布所开发的全国首创3D智能焊接AI机器人,已突破传统自动化焊接设备在厚度2cm以上厚板应用,须仰赖人工的限制,并已导入生产线验证。预期可为半导体、厚板高阶运具、离岸风电等产业,提高12倍产能及20%订单量,开辟导入自动化多道焊接厚板产业需求的新商机。
 |
工研院的3D智能焊接AI机器人是全国首创的自动化厚板多道焊接设备,预期可提高12倍产能,并提升20%订单量。 |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调查显示,全球焊接设备市场预计至2030年将达到277.7亿美元,2024~2030年的复合年成长率为5.1%。除了反应产业的焊接需求外,该如何将专业的焊接知识与人力,转化成更接近全自动化的焊接设备,便是突破既有产能的一大关键。
然而,依工研院智慧感测与系统科技中心组长陈柏戎进一步指出,目前除了以协作型机器人辅助焊接人力外,更重要的是能将焊接知识传承应用,避免人才、技术断层。进而克服原来仅能针对厚度2cm以下薄板单道焊接,且每次都需要人工编写路径,导致效率不彰的问题;惟若是对厚度2cm以上的厚板进行多道焊接,则需要仰赖专业的焊接人员,而无法自动化。
陈柏戎说:「依工研院最新搜集资深焊工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训练、建置AI决策模型,再搭配3D视觉感测器,将如同帮机器人装上大脑与眼睛,可精准感测焊道的3D形貌;再透过AI自动修正路径、即时引导工业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焊接。
涵括从2cm以下薄板至8cm以下厚板都能应用,焊接成功率达99%;焊接时间并从6hr缩短至30min,为半导体、厚板高阶运具、离岸风电等产业提高12倍产能。目前工研院已将3D智能焊接AI机器人导入台湾钢铁大厂的生产线,进行技术验证。
待实现产线AI化後,还可协助产业从重工业跨入电力工业与机械设备,提升20%订单量,未来有机会进一步扩及汽车、航太、运输和建筑等产业焊接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与焊接品质,带动庞大市场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