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2017医电高峰论坛登场
软硬整合跨界创新、共创智慧医疗新商机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6331】

为串联全球,行销台湾医疗器材产业,由经济部工业局主办、工研院承办「2017医疗电子与器材国际高峰论坛(Medical Electronics & Device in Taiwan Forum, MEDiT)」10月25、26日於台大医院国际会议中心登场。此次论坛以「软硬整合跨界创新、共创智慧医疗新商机」为主题,邀请美国Frost & Sullivan、日本富士通、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以及我国隹世达、研华等专业团队与ICT大厂,分享生技智慧医疗与市场趋势,希冀引领产业跨界整合、发挥ICT优势,掌握高龄趋势及新兴医材市场,抢攻全球生技医材市场!

2017医疗电子与器材国际高峰论坛登场,希冀引领产业跨界整合、发挥ICT优势,掌握高龄趋势及新兴医材市场,抢攻全球生技医材市场!
2017医疗电子与器材国际高峰论坛登场,希冀引领产业跨界整合、发挥ICT优势,掌握高龄趋势及新兴医材市场,抢攻全球生技医材市场!

经济部工业局指出,政府所推动的「五加二」创新研发产业中,生技医药产业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为推动生医产业创新,经济部持续强化生技产业创新研发,开发生技医药利基品项,并加强医疗器材系统化及智慧化,期带领台湾成为亚太生技医药创新研发的核心。根据2017生技产业白皮书指出,2016年台湾生物技术产业产值为3150亿元新台币,年增5.5%;其中,医材产业产值已达1,415亿元,年增6.4%,未来若能善用台湾产业群聚优势,盼2020年整体医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目标。

工研院生医所所长林启万表示,智慧医疗已是重要发展趋势,台湾应发挥医疗服务及资通讯产业两大优势,以人为中心,建构预防、诊断、治疗与照护平台,透过软硬整合,结合感测和IT技术将医疗器械相互连接,再加入物联网(IoT)、云端技术与巨量资料(Big Data),打造完整的医材生态链,让台湾成为全球智慧医疗的创新基地。

本次论坛中,也将针对东南亚新兴市场的商机多所剖析,尤其东南亚近年来经济成长亮眼,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报告指出,明年经济成长率更可??突破5%,再加上丰厚的人囗红利、成长的慢性病人囗及多元的贸易协定等,均是台厂扩充市场规模契机。长期深耕东南亚市场的隹世达医疗器材事业群总裁杨宏培,亦将分享如何耕耘当地兴起的智慧医疗商机。

本次论坛邀请到多位国际产业专家,如:国际医疗技术与产业研究顾问专家Frost & Sullivan公司总监Sowmya Srinath、富士通株式会社第二健康照护系统事业本部部长前田达也、JOMDD株式?社日本?疗机器开?机构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营运长石仓大树、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医疗器材运营总监Larry Leonardi、印尼最大医疗服务团队Mayapada Healthcare Group首席营运长Roger Finnie、杨宏培等,也将在论坛中分享智慧医疗的发展策略、法规、商机,探讨新兴市场的成功开发模式、市场规模契机及合作机会等。

「医疗电子与器材国际高峰论坛」今年已迈入第十届,已成为台湾医疗器材产业界最大型的指标性专业国际论坛;除了精彩的论坛发表,第二天也将安排近五十场的商机媒合会,由国内厂商与国际大厂、专家,进行一对一座谈,实质促成商机交流,盼能协助台湾厂商建构医材产业聚落,串连全球商机价值链,带领台湾厂商贴近全球医疗热点趋势,为台湾业者创造双赢、抢攻智慧医材商机。

關鍵字: 工研院  研华  富士通 
相关新闻
工研院携手华南银行以资金+技术双引擎助企业迈向净零转型
工研院携手产官学研 助攻铁道国产化新商机
工研院「2025 VLSI TSA国际研讨会」登场 聚焦高效能运算、矽光子、量子计算
车联网协会与研华叁展E-Mobility Taiwan 打造智慧交通与绿色商用车队
IPC并肩生态系夥伴 揭示边缘AIoT跨域整合进程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川普关税解放日暂缓 机械中小企业90天急应变
» 高速时代的关键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术
» xPU能效进化论 每瓦特算力成为AI时代新价值
» 氢能技术下一步棋
» 扩展AI丛集的关键挑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A6XHXMESTACUKP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