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科技专家示警:人形机器人发展尚待突破 过度炒作恐与现实脱节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浏览人次:【226】

根据MIT Tech Review的报导,在日前於波士顿举行的机器人博览会上,人工智慧机器人专家Daniela Rus在演讲中强调,目前关於人形机器人已大规模应用於制造业与仓储的说法与现实存在落差。

Daniela Rus指出,现阶段的人形机器人「大多不具备真正的智慧」。她展示了一段影片,影片中一个先进的人形机器人能依其指令拿起洒水壶并浇灌植物,展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操作能力。然而,当鲁斯要求该机器人「浇」她的朋友时,机器人却未能理解人类与植物在「浇水」需求上的差异,朝向友人做出洒水动作。「这些机器人缺乏常识,」她解释道。

Agility Robotics技术长Pras Velagapudi也阐述了人形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物理限制。他表示,为赋予人形机器人足够力量,需要大量的电力与大型电池。然而,随着机器人力量与重量的增加,其不需充电的运行时间将缩短,同时也更需关注安全性。

报导也强调,部分看似卓越的人形机器人展示,其重点往往在於展示其他引人注目的技术特点,例如灵巧的机械手臂或透过大型语言模型与人进行对话的能力,而非真正克服上述核心限制。专家认为,这些能力不一定能有效转化为人形机器人应取代的工作场景。相较於语音互动,为机器人编写详细的指令清单往往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Rus强调,这并非否定人形机器人未来在职场的潜力,而是认为该技术的普及将会是一个漫长、特定於行业且缓慢的过程。她认为,这与将人工智慧视为一种「正常」技术而非乌托邦或反乌托邦式技术的观点一致。在实验室环境中表现出色的技术,与最终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技术之间,往往存在显着差异。

报导也指出,要实现人形机器人进入实际的工作场所的愿景仍需要克服众多挑战。例如,目前尚缺乏适用於人类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工作的安全法规。此外,在汽车产业成功部署人形机器人,并不保证能在其他产业取得相同的成果。

专家认为,这一切都仰赖人工智慧技术在未来发展中解决诸多关键问题,而这也是机器人专家对人形机器人普及速度持保留态度的原因。

關鍵字: 机器人 
相关新闻
资策会MIC:人形机器人2026年进入商业化 2028年普及
AI机器人成长加速 2031年市场规模上看940亿美元
人型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落幕 实测软硬体续航力
台湾大携女娲创造推出全台首款可客制化智慧餐饮机器人
微型磁控机器人手术问世 有??革新脑部「锁孔手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高速时代的关键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术
» xPU能效进化论 每瓦特算力成为AI时代新价值
» 氢能技术下一步棋
» 扩展AI丛集的关键挑战
» 车载ADAS系统新趋势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BB6GMKKSTACUKD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