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Intel技術長:「人類與機器將於2050年拉近距離」
 

【CTIMES/SmartAuto 林佳穎 報導】   2008年08月2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258】

在舊金山舉行的英特爾科技論壇中,Justin Ratner於主題演說中預測了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與機器人學(robotics)的巨幅變化,以及電腦感測真實世界能力的大幅提升。Rattner說明英特爾研究實驗室已著手研究人機介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並檢視其對未來運算的衝擊。而部分的改變,可能比預期中更快發生。Rattner表示:「業界進步的速度遠超過40年前任何人的預期。現在有人推測我們可能接近轉捩點,後續的科技將以指數速率加速進步,甚至就在不遠的將來,機器的思考能力將追上人類。」

新興材料發展進程(Emerging Materials Roadmap)計畫經理Michael Gartner博士也上台加入英特爾技術長Justin Rattner的行列
新興材料發展進程(Emerging Materials Roadmap)計畫經理Michael Gartner博士也上台加入英特爾技術長Justin Rattner的行列

請想像自己帶著筆記型電腦走進機場或房間,它就會自行充電,無需消耗電池的電力。依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提出的原理,英特爾研究人員正在研發無線共振能源連結(Wireless Resonant Energy Link, WREL)。Rattner展示在不需使用任何插頭或電線的情形下,就能供電給60瓦燈泡,其耗電量甚至超過一般傳統筆記型電腦之所需。

另外,英特爾研究人員也在研究如何利用數百萬個名為catom的微型自動控制裝置,製作出可改變形狀(shape-shifting)的材料。如果用這種技術取代運算裝置的機殼、螢幕與鍵盤,就可讓該裝置根據特定使用方式改變實體形狀。例如筆記型電腦可以變小放在口袋中,當做手機用時可以變成耳機造型,用來上網或觀看電影時又可變成扁平的大鍵盤。

其次,Rattner展示兩種由英特爾研究實驗室開發、可實際運作的個性化機器人原型(personal robot prototypes)。展示之一的機器人手掌內建顯示電場預觸(electric field pre-touch)功能,魚類(而非人類)會使用這種新奇的感覺方式,不需碰觸物體即可「感知」它們。另一展示為完全自主的移動式操縱機器人,可辨識臉孔,並運用最先進的運動規劃、操縱、感知與人工智慧,詮釋與執行如「這裡一團亂,請整理一下」(please clean this mess)等一般性指令。

關鍵字: 機器人  人機介面  英特爾科技論壇  intel(英代爾, 英特爾Justin Ratner 
相關新聞
科技專家示警:人形機器人發展尚待突破 過度炒作恐與現實脫節
資策會MIC:人形機器人2026年進入商業化 2028年普及
AI機器人成長加速 2031年市場規模上看940億美元
人型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落幕 實測軟硬體續航力
人機協作迎挑戰 全台首款可客製化智慧餐飲機器人降本增效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omputex] Nordic引領IoT產業邁向高效、互通、安全的全新階段
» Micro LED成本難題未解 Aledia奈米線技術能否開創新局?
» 高速時代的關鍵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術
» xPU能效進化論 每瓦特算力成為AI時代新價值
»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O0FNO1MSTACUK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