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現今美國太空產業群龍無首,正逢多事之秋,仍積極投入太空港(Spaceport)計畫。美國在台協會AIT今(21)日也透過社群媒體發文,建議台灣評估參與該計畫的可能性。
 |
美國德州艾靈頓機場(Ellington Airport)是休士頓發展太空港(Spaceport)計畫的重鎮。 |
根據休士頓旅遊局(Houston First)介紹,目前太空港計畫代表一種全新的運輸模式,分為垂直與水平發射型態,前者靠火箭夾帶、後者是利用大型飛機攜帶太空飛行器升空,待起飛至開闊海域上空後脫離,進行第二階段點火,進入軌道或亞軌道。隨後太空飛行器將點燃引擎、垂直穿出大氣層,調整姿態後與飛行方向,以自由落體方式重返地表,機體以無動力滑翔方式靠近目的地,並精準降落於指定機場跑道上。
因此讓飛行時間大幅縮短導入未來商業化使用,例如旅客或貨物要從休士頓飛往台北,一般飛機航程要15~16個小時,透過太空飛機只要2.5小時就能抵達。但想讓太空飛機起降,機場須具備的條件更嚴格,美國已具備發射技術能力,但還無法克服乘客抗G力問題,距離載人還有一段時間。
美方相關單位也曾與台灣國家太空中心(TASA)在國際交流場合,以非正式形式探討太空港構想,並考量到升空與降落的速度;需要機場設施配合、航管制度建立、飛行器生產、後勤支援等,包括機場跑道乘載重量與太空飛行器通訊等問題需要克服。初期的運輸成本雖高,但若能發展為普及且可重複使用的運具,也可預期未來能夠降低成本。
現階段的規畫仍以發射升空為主,但也保留未來擴充為太空港,讓人造物體(衛星、載人或無人太空船等)進出地球大氣層使用的地面設施,可包括發射台、控制中心、燃料儲存設施、回收設施等,提供降落服務的空間與可行性。
美國太空港計畫現由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主導,休士頓市也積極配合,目前已制定出太空港機場規範,已有20座機場可供太空飛機降落。包括該市的艾靈頓機場(Ellington Airport)在內,旁邊已有一塊龐大的Spaceport產業園區,聚焦飛行器開發、航管技術研究,提供美國軍方及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訓練使用。國科會今年也已選定屏東九棚,列入預定的國家發射場地,且保留了未來升級為太空港、擴充提供降落服務的空間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