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Fluke Networks推出整合解決方案,弭平應用程式與網路效能可視性日益擴大之落差
無線網路普及性攀升加上終端使用者期望提高 現今需要全面而靈活的網路管理與故障排除方式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910】

Fluke Networks宣佈,已將旗下獲獎的「應用感知網路效能管理」( Application-Aware Network Performance Management,簡稱 AANPM) 解決方案 Visual TruView 與旗艦產品網路分析平板儀OptiView XG 整合,提供業界首款能分析企業整體網路基礎設施的 AANPM 解決方案,分析範圍包括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應用程式效能與裝置互連性、深度路徑分析等,甚至可延伸至終端使用者的特定裝置。

使用 Visual TruView 後,網路工程師不再需要來回使用不同工具,無須多次登入數種使用者界面尋找問題及解決問題,Visual TruView可統一檢視整個組織的有線與無線網路效能,無論是遠端站台或透過雲端、電信業者、企業網路傳遞的應用程式,皆可一覽無遺。Visual TruView 不但協助網路工程師迅速發現問題,更將傳遞網路路徑中可能隱含問題的區段隔離並有效排除問題,無論問題位於何處皆能有效處理。

現今的 IT 已朝以應用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的方向發展,應用感知 (application awareness) 對於效能監控與管理技術的重要性因此水漲船高。隨著智慧型裝置、行動應用與串流媒體的使用日益普及,終端使用者的期待也隨之提昇。終端使用者可能會將任何遇到的問題歸咎於網路,但問題卻不盡然出於網路。Fluke Networks於 2013 年推出原創的 AANPM 解決方案:Visual TruView,無論問題點處於傳遞路徑的哪個環節,皆可藉此協助 IT 團隊發現並解決效能問題。

Visual TruView 與 OptiView XG 整合之後,Fluke Networks 得以進一步擴大Visual TruView的功能,也運用其成熟的網路分析和故障排除能力,增加對遠端網路連結和應用/服務傳遞路徑上所有元件的可視性,有效擴大 AANPM原本的定義。

企業管理協會 (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es) 副總裁 Jim Frey 表示:「Fluke Networks 的最新解決方案整合同級最佳兩款先進產品,解決了有效點對點AANPM可視性需求帶來的挑戰。擁抱此最新整合解決方案的企業能享有可觀的效益,如營運效率增加、平均修復時間減少,對於網路管理工具的投資也會有更佳報酬率。」

一般上安裝於資料中心的 Visual TruView 亦可安裝於獨立裝置上,或是作為多裝置分散組態的一部分;OptiView XG 則可部署為遠端站台或集中式位置的端點。兩種裝置整合後,部署彈性的效用更顯而易見。根據眼前欲解決的問題,網路工程師可將 OptiView XG 攜至任何地點,讓 OptiView XG 與 Visual TruView 互享資料。Visual TruView 可簡化應用程式效能問題與終端使用者相關問題的排除。這表示企業首次得以在有線與無線網路上同時享有集中化的AANPM可視性與本地端詳細的可視性。

此外,TruView 彈性部署的另一優點是能隨企業而成長。中型企業或許僅需一個 TruView 裝置,但可隨網路需求改變輕鬆增添更多裝置。

Visual TruView 已受肯定為同級最佳解決方案,在 Gartner 新推出的網路效能監測與診斷魔術象限評比中 (Magic Quadrant for 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AANPM 亦稱為NPMD) 獲選為「領導者」。Visual TruView也受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es 評為最佳「混合式 AANPM」解決方案及「價值領導者」,此外獲得的產業獎項不計其數。

Fluke Networks 可視事業部副總裁暨總經理 Daryle DeBalski 表示:「Visual TruView 為首款此類解決方案,以統合方式協助應用與網路效能的全面性管理。當終端使用者不滿意應用效能,或其它 IT 資源表現不如預期時,IT 人員必須快速找到解答。透過Visual TruView 與 OptiView XG 的整合,Fluke Networks 協助網路工程師與營運專業人員在解決問題時避免交相指責,而是著眼尋找更有效的協作之道。」

關鍵字: Fluke Networks 
  相關新聞
» R&S攜手聯發科技推進5G車聯網 低軌衛星與6G新技術概念驗證發展
» 解析NVIDIA落腳北士科後續效應與風險
» AI伺服器散熱挑戰加劇 液冷技術成資料中心關鍵解方
» 實現無冷媒冰箱 三星與APL實驗室攜手發表新固態致冷技術
» 車輛中心展現AI關鍵技術 聚焦Level 3自駕電巴與檢測服務
  相關文章
» 讓IEEE 1588交換器設計變得簡單
» 讓IEEE 1588交換器設計變得簡單
» 高柏科技:以創新散熱方案 應對AI時代的高性能運算挑戰
» [Computex] Nordic引領IoT產業邁向高效、互通、安全的全新階段
» Micro LED成本難題未解 Aledia奈米線技術能否開創新局?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SDKPGHESTACUKR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