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相關物件共 906
(您查閱第 3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Micro LED成本難題未解 Aledia奈米線技術能否開創新局? (2025.05.14)
高成本顯然是絆住Micro LED腳步的一顆大石頭,儘管被稱為終極顯示技術,但Micro LED的發展進程卻是不甚令人滿意,不僅市面上可見的產品與導入的設計寥寥可數,甚至原本看好的穿戴市場也未能順利展開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2025.05.07)
發展碳捕捉與封存(CCS)等負排放技術,才能補償無法減排或後期累積的排放量。到2050年,全球CO2減排量約有15%需要依賴CCS實現。在此背景下,CCS技術已成為重工業和能源業脫碳的關鍵工具
瑞典企業打造首座工業級綠色鋼鐵廠 減少碳排放量達95% (2025.05.02)
瑞典新創企業Stegra(前身為H2 Green Steel)正在北部城市博登(Boden)建設全球首座工業級綠色鋼鐵廠,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初期年產能為250萬公噸,目標在2030年達到500萬公噸
新創Equatic開發技術 助海洋提升十萬倍二氧化碳吸存能力 (2025.04.13)
海洋自然吸收了人類活動產生的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其中一家名為Equatic的公司,正在開發新的技術,以從空氣和海洋中捕獲更多的碳。 Equatic正在設計其聲稱將是首座商業規模、以海洋為基礎的碳移除工廠
從川普的一句話 了解為何全球產業忘不掉台積電 (2025.03.17)
「忘記台灣晶片吧!」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媒體上的發言引發軒然大波。然而,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真實圖景,卻與這番話形成強烈反差。從智慧手機、電動車到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台灣的半導體晶圓代工產能早已成為支撐數位時代的隱形支柱
石墨炔新碳結構 有望顛覆矽晶片技術 (2025.03.02)
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研發出一種特殊的石墨炔轉化結構,這種轉化完全消除了石墨炔中所有的二配位乙炔碳,但保留了其層狀結構。轉化還改變了材料的能帶隙。這一發現可能為未來製造全碳電子晶片的技術鋪平道路,實現目前矽技術無法達到的性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鑽石儲存技術新突破 資料保存迎向百萬年 (2025.01.2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日宣布,在鑽石儲存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將儲存密度提升至每立方厘米1.85TB,並宣稱該技術能讓數碼資料保存長達百萬年,為資料存儲領域帶來革命性發展
波蘭實驗室研發鑽石「微刻印」技術 有望終結血鑽石 (2025.01.21)
雖然國際法明令禁止衝突鑽石交易,但現行的認證制度仍存在漏洞,難以百分百保證鑽石來源。如今,波蘭一間實驗室研發出突破性的「微刻印」技術,有望徹底杜絕血鑽石,為珠寶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多家離岸風場率先響應海大鯨豚保護守則 (2024.12.24)
離岸風力發電在臺灣是新興產業,海洋能源開發對生態與漁業永續發展的影響程度受到關注,成為業者開發海洋能源時的必要考量。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日前舉辦「離岸風場生態研究發表會暨簽署鯨豚保護守則簽署儀式」發表近年的研究成果
盼多元綠能共創減碳未來 氫能供給須靠「政」加速 (2024.12.23)
儘管現今氫能在全球減排策略仍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公佈《亞太地區的潔淨氫能:啟發思維的燃料》報告內容預估,2050年全球氫能市場價值將達到1.2兆美元,同時亞太地區氫能市場價值將達全球5成占比
金屬中心自預熱間接加熱系統可應用於連續式熱處理爐 (2024.12.18)
在全球興起減碳淨零的浪潮下,台灣產業透過節能技術提升效能強化國際競爭力。能源署2024年度透過科技專案補助金屬中心發展智慧型自預熱式暨間接加熱系統,建立金屬相關產業500℃-950℃中高溫域加熱製程最佳廢熱回收節能技術
中臺灣創新園區深度節能有成 首獲台灣最高級近零碳建築認證 (2024.12.04)
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經濟部推動深度節能計畫,計畫分為3個階段推動,從「10大公營帶頭」、「9大部會齊節能」,最後將經驗模式擴散到各產業。近日經濟部中臺灣創新園區產業園區便獲得內政部頒發台灣首件最高等級的近零碳建築(第1+級)認證,也是今年唯二入選的政府建築
UL Solutions針對AI技術裝置提供標準化評級 (2024.11.12)
為提升大眾對人工智慧 (AI)科技的信心,UL Solutions推出《AI 模型透明度指標(AI Model Transparency Benchmark)》計畫,旨在化解大眾對於AI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及道德影響等方面的疑慮,並推動「負責任」的予以開發和部署AI
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設備QD m.0問世 革新半導體失效分析 (2024.10.03)
QuantumDiamonds 日前在慕尼黑發表了全球首款商用量子設備 QD m.0,這款設備採用基於鑽石的量子顯微鏡技術,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檢測和定位積體電路中的缺陷,為先進半導體失效分析帶來革新
勤業眾信獻策5方針 解決GenAI創新3大常見風險 (2024.09.30)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數位轉型服務團隊今年第三度參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 Academy)於近日舉行的年度「2024台灣人工智慧年會」,並以「百工百業用AI」為活動主軸,探討AI的滲透逐步快速擴展至各產業,分享如何具體應用AI於各產業,從而實現整體創新與轉型
2024台北國際自動化展後報導:機電大廠助迎接碳有價年代 (2024.09.29)
碳定價時代來臨之際,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機電大廠早已洞燭機先,紛紛推出AI數位化與節能減碳解決方案,展現產業齊心投入綠色轉型的決心。
機械聚落結盟打造護國群山 (2024.09.27)
受惠於當今人工智慧(AI)驅動全球半導體產業顯著增長,從材料到技術的突破,更仰賴群策群力,半導體技術也需要整合更多不同資源,涵括先進與成熟、前後段製程設備,才能真正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創新實力
工研院新任院士出爐 黃仁勳、蘇姿丰讓台灣添光 (2024.09.06)
工研院今(6)日舉辦「第十三屆工研院院士授證典禮」,並展出「智匯永續 共創未來」主題特展。今年新出爐的新科院士共有5位,包含: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中美矽晶製品及環球晶圓公司的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
從專利布局看鎵回收技術的綠色創新與永續發展 (2024.08.22)
在穩定關鍵礦物供應的因應對策中,發展回收再生綠色技術不失為一解決之道。涉及這類技術的國際專利,涵蓋了從不同來源提取和純化鎵的各種方法。
[自動化展] 推動無油、低成本自動化 易格斯展出多項業界首創方案 (2024.08.21)
推動無油化(zero lubrication)是易格斯(igus)的重要願景,今年的展覽以此為主題,展示了一系列在無油化(零潤滑)解決方案上的最新應用產品。此外,igus也展出了新的低成本自動化化方案與RBTX 平台,為客戶提供更便捷和經濟的產品選用服務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2 首款採用 DO-214AB 緊湊型封裝的 2kA 保護晶閘管
3 KSC XA輕觸開關提供聲音柔和的輕觸回饋,增強用戶體驗
4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5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6 ROHM推出支援負電壓和高電壓的高精度電流檢測放大器
7 Bourns IsoMOV 混合保護器榮獲 IEC 61051-2 符合性認證, 並列入 UL 1449 認證名單
8 ST 推出內建唯一識別碼的新款序列式 EEPROM 對應產品辨識、追蹤與永續設計需求
9 適用于高頻功率應用的 IXD2012NTR 高壓側和低壓側柵極驅動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9.241.22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