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相關物件共 190
(您查閱第 8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群閎攜手R&S共創WiFi 7與5G檢測新標杆,助力企業拓展全球版圖 (2025.02.11)
通訊技術與多樣化使用場景應用正迅速發展, IEEE 802.11be 即 Wi-Fi 7擴增至6GHz頻段,及高達320MHz頻寬的通道進行資料傳輸,3GPP 也在5G行動通訊中增加6GHz 頻段,如新通道 n96 與n104,以滿足更好的使用者經驗與通訊品質
解決工程師缺口擴大 IEEE推廣技術導向「微證書」 (2025.01.13)
根據Spectrum IEEE的報導,預估未來十年對工程師的需求將急劇上升,但人才供應將嚴重短缺。到2034年,美國科技業將新增710萬個職位。然而,波士頓諮詢集團和SAE International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每年將有近三分之一的工程職位空缺
車輛中心TIE展 秀自駕車隊列創新技術 (2024.10.17)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於10月17至19日,在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上,展出「智慧電動車自駕隊列技術」。此技術能使多台車輛以精確的間距和高度協同的自動駕駛功能運行,特別是針對城市公共運輸與物流運輸系統,能夠提升運輸效率及節省建設成本
耐能獲IEEE榮譽獎章 技術創新能力獲得業界認可 (2023.11.21)
耐能聯合創辦人張懋中教授因其貢獻,於蘇格蘭愛丁堡皇家學會獲授2023 IEEE/RSE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獎章(IEEE/RSE James Clerk Maxwell Medal)。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專業組織,致力於推動人類技術進步,於 2006 年與 RSE 合作設立了該獎章
英業達AI獲BARN挑戰賽亞軍 協助創建自主導航基準 (2023.07.05)
當前國際對於機器人與人工智慧(AI.R)整合應用研究方興未艾,英業達AI研究中心的機器人團隊今(5)日也傳出捷報,於參加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研討會(202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所舉辦的基準自主機器人導航挑戰賽(Benchmark Autonomous Robot Navigation;BARN)初、決賽皆獲得亞軍
工研院與陽明交大、清大發表新型磁性記憶體與110GHz超高頻技術 (2023.06.15)
工研院分別攜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在全球半導體領域頂尖之「超大型積體技術及電路國際會議」(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IEEE國際微波會議(IEEE/MTT-S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IMS),發表新型磁性記憶體與110GHz超高頻模型技術成果
探索埃米世代導線材料 金屬化合物會擊敗銅嗎? (2023.01.19)
大約5年前,imec研究團隊開始探索二元與三元化合物作為未來金屬導線材料的可能性,藉此取代金屬銅。他們設計一套獨特方法,為評估各種潛在的替代材料提供指引。
台灣團隊創新研發佳績 2023 ISSCC入選23篇論文搶先發表 (2022.11.15)
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向來有IC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之稱,將於2023年2月19日至23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台灣共有23篇論文入選,不僅較2022年多8篇獲選,同時創下近五年來獲選論文數量最多的佳績!展現台灣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技術研發的實力斐然
隔空觸覺應用看漲 imec開發微型超音波陣列技術 (2022.10.13)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周舉行的2022年IEEE國際超音波會議(International Ultrasonics Symposium),展示了新型壓電式微型超音波換能器(pMUT)陣列,它能與平面顯示器(FPD)製程技術相容
imec突破UWB傳輸極限 成功開發1.66Gb/s毫瓦級發射器晶片 (2022.02.24)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2022年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投稿的論文證實了超寬頻(UWB)技術的潛力,將用來支援超低功耗與高位元率的各式應用—從提供未來AR/VR體驗的智能眼鏡技術,到大腦皮層感測的無線遙測模組等
Sivers Semiconductors和R&S合作 測試71GHz的5G射頻收發器 (2021.12.22)
羅德史瓦茲(Rohde & Schwarz;R&S)和國際晶片與整合模組技術公司Sivers Semiconductors聯合,對最新的射頻收發器晶片組在71GHz的5G NR性能進行了測試,目前該晶片組支持IEEE 802.11ad和802.11ay標準
2022 ISSCC台灣15篇論文獲選 聯發科、台積電與旺宏皆上榜 (2021.11.16)
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一向被視為是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研發趨勢的指標,有晶片(IC)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之稱,此研討會將於2022年2月20日至24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行,台灣共有15篇論文入選
延續後段製程微縮 先進導線採用石墨烯與金屬的異質結構 (2021.08.05)
由石墨烯和金屬構成的異質結構有望成為1奈米以下後段製程技術的發展關鍵,本文介紹其中兩種異質整合方法,分別是具備石墨烯覆蓋層的金屬導線,以及摻雜石墨烯和金屬交替層的堆疊元件
工研院於IEDM發表下世代FRAM與MRAM記憶體技術 (2019.12.10)
工研院於今美國舉辦的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IEDM)中發表三篇鐵電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M;FRAM)以及三篇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Magnetoresistive Random-Access Memory;MRAM)相關技術重要論文,引領創新研發方向,並為新興記憶體領域中發表篇數最多者
IC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 台灣論文獲選量為全球第四 (2019.11.21)
在全球先進半導體與固態電路領域,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有IC設計領域奧林匹克大會之美譽,現今已成為探究其技術研發趨勢之指標,也是促進國際半導體與晶片系統之產學研專家在尖端技術交流的論壇,在產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異質整合 揭櫫半導體未來20年產業藍圖 (2019.10.09)
晶片的設計和製造來到一個新的轉折。於是,異質整合的概念,就砰然降臨到了半導體的舞台上。它是驅動半導體未來20~30年最重要的發展趨勢。
半導體產業換骨妙方 異質整合藥到病除 (2019.10.02)
異質整合是助力半導體產業脫胎換骨的靈丹妙藥,以結合具備不同材料特性和物理需求的功能區塊,打造高整合、低功耗又小巧的的晶片設計。
物件追蹤之兩輪機器人 (2019.07.02)
本文自行設計與實現一雙輪物件追蹤機器人,以完成雙輪自主 平衡控制、自主移動控制、物件追蹤與避障等功能。
Li-Fi:通向更高速率資料通訊之途徑 (2019.04.02)
藉由 Li-Fi 新穎的技術途徑,這種技術可能會在以前難以實現高速通訊的環境中找到更多應用案例。
Versal:第一款自行調適運算加速平台(ACAP) (2018.11.16)
Versal ACAP為一個完全支援軟體編程的異質運算平台,將純量引擎、自行調適引擎和智慧引擎相結合,落實顯著的效能提升。該平台能使用於資料中心、有線網路、5G無線和汽車駕駛輔助等應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ROHM推出高功率密度新型SiC模組 助力車載充電器OBC實現小型化
2 首款採用 DO-214AB 緊湊型封裝的 2kA 保護晶閘管
3 KSC XA輕觸開關提供聲音柔和的輕觸回饋,增強用戶體驗
4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5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6 ROHM推出支援負電壓和高電壓的高精度電流檢測放大器
7 Bourns IsoMOV 混合保護器榮獲 IEC 61051-2 符合性認證, 並列入 UL 1449 認證名單
8 ST 推出內建唯一識別碼的新款序列式 EEPROM 對應產品辨識、追蹤與永續設計需求
9 適用于高頻功率應用的 IXD2012NTR 高壓側和低壓側柵極驅動器
10 意法半導體推出工業級加速計 其整合了邊緣 AI 與超低功耗技術,適用於免維護智慧感測應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G6OYRJ0STACUKL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