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鈺創展示Edge AI微系統技術方案 COMPUTEX秀大廠合作項目 (2025.04.27) 鈺創科技(Etron)日前舉辦COMPUTEX 2025展前發布會,由董事長盧超群率領集團及子公司幹部,展示其在Edge AI領域的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此次發布會聚焦於AI落地應用,涵蓋高速傳輸、3D視覺、隱私保護及記憶體解決方案,全面布局智慧生活 |
 |
3D雲端技術與AI深度融合 3D雲平台方案分進合擊 (2025.04.11) 繼今年初DeepSeek問世以來,更突顯小語言模型將是未來生成式AI成長的方向。機械業不僅掌握最多專業數據,更有超過30年開發和使用3D 數位模型應用經驗的大廠,持續推出AI助理工具等系統整合解決方案 |
 |
意法半導體推出後量子密碼學解決方案,為嵌入式系統提供量子抗性 (2025.04.09)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推出了硬體加密加速器及相關軟體庫,適用於通用微控制器和安全微控制器,為未來嵌入式系統提供抗量子攻擊的防護 |
 |
意法半導體最新之 STM32C0 微控制器讓嵌入式開發更輕鬆 (2025.03.31)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宣布 STM32C0 系列再添三款全新微控制器(MCU),提供更靈活的選擇,包括更高的記憶體容量、擴充的周邊介面,以及支援 CAN FD,提升通訊能力 |
 |
微控制器的AI進化:從邊緣運算到智能化的實現 (2025.03.14) 透過整合AI處理器、優化資源分配、壓縮和量化AI模型,MCU能夠在傳統應用與AI功能之間取得平衡,並在邊緣與終端設備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MCU將在更多領域實現智能化,為AI的普及和應用提供強大的支持 |
 |
韓國科研團隊實現6G超沉浸式遠程會議與手術 (2025.03.12) 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的科研團隊,開發出能應用於6G環境的核心有線網絡技術。這項技術透過設計新型網絡堆疊,成功達到每流量100Gbps的高帶寬和1/100,000秒的超低延遲,並透過應用程序與網絡的協同運作,優化了數據傳輸 |
 |
RISC-V生態系快速擴張 從物聯網邁向高效能運算 (2025.03.11) 近年來,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正以驚人速度改寫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搭載RISC-V架構的處理器的全球出貨量已經突破10億顆,預估到2025年將在物聯網與邊緣運算市場取得25%市佔率 |
 |
Silicon Labs透過全新並行多重協定SoC重新定義智慧家庭連接 (2025.03.05) 致力於以安全、智慧無線連接技術建立更互聯世界的全球領導廠商Silicon Labs (亦稱「Silicon Labs」,NASDAQ:SLAB) 日前宣佈其MG26系列無線系統單晶片(SoC)現已透過Silicon Labs及經銷通路全面供貨 |
 |
2奈米製程競爭 台積電穩步向前或芒刺在背? (2025.03.03) 在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競賽中,2奈米製程成為各大廠商爭奪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台積電(TSMC)正在積極研發2奈米製程,於2024年開始試產,並計畫於2025年實現量產。台積電將在2奈米節點引入GAA(環繞柵極)奈米片晶體管技術,這是從傳統的FinFET轉向新一代晶體管架構的重大轉變 |
 |
半導產業AI化浪潮興起 上中下游企業差距擴大 (2025.02.17) 回顧2025年初開源式人工智慧(AI)小語言模型浪潮興起,除了看好未來將有助於產業AI化的擴大應用前景,也可從近期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合作,率先發表的首份《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報告,一窺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差距 |
 |
Bluetest和Rohde & Schwarz合作提供下一代WLAN設備的空中介面測試方案 (2025.01.21) Bluetest與Rohde & Schwarz延長合作,並將R&S CMX500整機化信令測試儀的Wi-Fi 7測試功能整合到Bluetest Flow控制軟體中。現在,下一代WLAN技術的開發者和製造商可以使用Bluetest的混響測試系統(RTS),以在逼真的條件下對IEEE 802.11be標準的設備及AP進行MIMO壓力測試 |
 |
Weebit Nano授權ReRAM技術給安森美半導體 (2025.01.02) 以色列記憶體技術開發商Weebit Nano Limited宣布,已將其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 (ReRAM) 技術授權給安森美半導體。
根據協議條款,Weebit ReRAM IP將整合到安森美半導體的Treo平台中,以提供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 (NVM) |
 |
汽車微控制器技術為下一代車輛帶來全新突破 (2024.12.26)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深耕汽車市場已超過30年,為客戶提供涵蓋典型車輛中多數應用的多元產品與解決方案。隨著市場的發展,ST的產品陣容不斷精進,其中汽車微控制器(MCU)是關鍵之一 |
 |
Microchip發佈適用於醫學影像和智慧機器人的PolarFireR FPGA和SoC解決方案協議堆疊 (2024.12.17) 物聯網、工業自動化和智慧機器人的崛起,以及醫學影像解決方案向智慧邊緣的普及,使得設計這些受限於功耗和散熱管理的應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為了解決加速產品開發週期和簡化複雜開發過程的關鍵挑戰,Microchip Technology推出了適用於智慧機器人和醫學影像的PolarFireR FPGA和SoC解決方案堆疊 |
 |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2024.11.26) 資訊技術(IT)與營運技術(OT)系統將提升製造數據效能最大化應用。此外,在工業環境中如何採取正確配置成為資安持續有效運作的重要挑戰。 |
 |
智原科技利用Ansys多重物理分析增強3D-IC設計服務 (2024.10.08) 智原科技正擴大使用Ansys技術,以增強其開發多晶片2.5D/3D-IC先進設計的能力,這對於人工智慧(AI)、物聯網和5G應用至關重要。在Ansys的支援下,智原科技將使其客戶能夠探索更強大的設計選項,以獲得更創新的產品 |
 |
安勤工業觸控強固平板ARC-1538-C1/1738-C2/21W38-C1 整合5G/Wi-Fi6 (2024.10.02) 安勤科技推出強固型ARC系列觸控平板電腦,採用第11代Intel CoreTM i7/i5/i3 CPU性能優異,豐富的連接埠可即時支援額外功能的延伸,寬溫寬壓、防水防塵、防震防刮等強固型設計能承受惡劣環境使用,確保最佳效能運作 |
 |
行動運算方興未艾 繪圖處理器整合AI方向確立 (2024.09.30) 行動裝置對高解析和運算速度的需求增加,GPU多核心設計將成為標配。
5G將加速高效能GPU需求,特別是支援即時數據傳輸和高畫質遊戲。
行動裝置GPU預計將成為運行AI工作負載的核心硬體 |
 |
M31高速傳輸IP於台積電5奈米製程完成矽驗證 (2024.09.29) M31日前宣布,其ONFi5.1 I/O IP於台積電5奈米(N5)製程平台上完成矽驗證,同時3奈米ONFi6.0 IP也已進行至開發階段。
M31的ONFi5.1 I/O IP在數據傳輸速度上的效能尤為突出,藉由台積電5奈米製程技術,該IP成功達到了3600MT/s的傳輸速率,已達ONFi5.1規範的峰值性能 |
 |
Crank Storyboard:跨越微控制器與微處理器的橋樑 (2024.09.24) 本文敘述運用跨平台嵌入式GUI開發框架,如何將類似的使用者介面應用於各種元件,並協助工程師在微控制器和微處理器之間進行移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