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於现今市场上竞争剧烈的电动乘用轿车,台湾则除了寻求电动车AIoT时代的资通讯商机,更聚焦电动巴士发展,迎合「2030年市区公车全面电动化」政策,推动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增添AI数位及净零转型的动能。
尽管近来因为饱受中国大陆车商攻城掠地,以及欧、美各国竞筑贸易壁垒冲击,导致部分市场倾向回归传统燃油车、油电混合动力车,但台湾的电动车市场却逆势成长。据经济部统计过去5年来,台湾电动车挂牌数快速攀升,年均增长率达66.8%。其中电动车市占率高达33.9%、油电复合动力车款的市占率也已超过25.7%,显示出消费者的接受度意愿提升。
勤业众信指出,环顾全球汽车产业正迈向数位化与电动化的转型浪潮,人工智慧(AI)、车联网(IoV)与电动车(EV)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持续重塑产业未来格局。藉由跨域合作,与科技公司、政府和其他产业共同打造正向循环的移动生态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结合智慧交通系统、共享出行和充电等城市基础设施联网的发展,带来更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台湾电动车逆势成长 加速布建基础充电设施
其中依交通部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台电动小客车登记数近10万辆(99,980),较去年同期增加近4万辆(39,493),增幅达65%,停车场充电需求随之增加。交通部因此也补助地方政府与中央附属机关近10亿元,於公有停车场设置公共充电桩,至今共核定4,865枪,已启用1,075枪,其馀预计今年底前完工启用。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专委、代理??司长魏瑜说明,为加速公共充电桩布建,交通部透过「公共充电桩设置及区域充电需求评估计画」编列9.8亿元,於2023~2024年补助地方政府、交通部所属机关及辖有观光景点的中央机关,於公共停车场设置公共充电桩。
截至今年2月底,全台公共充电桩数量共1万838枪,含慢充7,735枪及快充3,103 枪,依同期电动小客车登记数9万9,980辆计算,整体公共充电桩数量的车桩比为9.2:1,符合欧盟建议整体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达10:1,其中快充车桩比为32.2:1,也优於欧盟建议快充车桩比80:1。
根据公路局总计核定补助设置公共充电桩4,865枪,含慢充4,124枪与快充741枪,以及充电桩资讯管理模组平台3套。截至今年2月底,已启用1,075枪,含慢充1,045枪、快充30枪。未来将持续积极管控受补助单位建置进度,以利於今年底前完成公共充电桩建置,提供大众使用。
电动巴士驱动智慧净零城市 运研所导入AI突破充电瓶颈
在今年智慧净零城市展期间举行的「电动大客车智慧充电论坛」上,由交通部运输研究所发表「电动公车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开发成果,便是透过AIoT(人工智慧物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提高用电效率,实测有助节省50%电力。
运研所??所长王穆衡表示,依交通部估算若台湾要达成2030年市区公车100%电动化目标,势必须汰换上万辆巴士,对於产业和运输都是一场革命。除了电动巴士不像家中的扫地机器人,可以简易充电;营业场站还要确保车子开出去能返回充电,并确保下一趟行程能顺利出发,其中须克服很多困难,导入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则可??能先突破电动巴士充电的瓶颈。
交通部运输组??组长陈俊宏进一步指出,过去业者对於换电动车都存有疑虑,包含充电系统、充电桩占地广大等问题。如今智慧系统则可??能协助提升效率,消除业者对用电和土地需求的疑虑;接下来还将协助与经济部台电沟通,希??经认证的场站可给予电费折扣。
运研所代理组长张益城认为,该充电系统的最大的特点,便是透过AI分析智慧用电,可配合客运业者的班次与营运需求。在电网离峰时段,利用剩馀电力进行充电与储电,评估与台电的契约容量自动调配充电,也同步达到降低电价的效果。
张益城强调:「运具电动化不只是单纯燃油车换电动车,还须结合更多的科技创新服务。因能源转型也要考量强化智慧城市与能源管理韧性,市区公车电动化就可以协助达成储能与系统整合等目标。」
例如由电动巴士扮演「很大的行动电源」,警政消防单位即可在紧急时可以直接移动到关键基础设施,将车上电力直接供给设施使用;或可视为移动的智慧储能设备,利用台湾离峰时段剩馀电力,达成虚拟电厂功能。

图一 : 在今年智慧净零城市展期间举行的「电动大客车智慧充电论坛」(摄影:陈念舜) |
|
电能补充联盟成立催生充电产业生态系
为推动台湾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工研院也从2020起携手近60家产官研代表,包括工研院及车辆领域之公协会、车厂、电池厂、电能补充设备厂、能源营运商及关键零组件业者等,共同成立「台湾电动车辆电能补充产业技术推动联盟」(以下简称为「电能补充联盟」)。
宣布将在电动车能源补充领域取得多项产业共识,致力凝聚台湾电动车业者对充电介面的发展共识,整合充电产业资源,并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藉此建立电动车充电设施的技术标准、法规验证与营运模式。
包括导入双向充电标准、电动车辆传导式充电系统标准解析、建构智慧充电指引及推动交换式电池产业标准等,进一步完善台湾电动车辆电能补充生态链,并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叁考依据。
电能补充联盟秘书长张念慈特别关心电动车的基础充电系统标准化,以因应越来越多电动巴士集中在定点场域进行充电时,将被迫面对电网调控、充电设备配置及车队充电排程建议方案等议题,若充电桩标准不一,还可能造成通讯中断的风险。

图二 : 电能补充联盟秘书长张念慈(摄影:陈念舜) |
|
为了解决业者痛点,运研所率先委托研析,并推动电动大客车智慧充电系列计画,逐步规划与落实「统一充电介面」、「建立大数据平台与AIoT物联网技术」、「跨单位合作测试与智慧充电部署於电动公车场站」、「推动智慧充电管理系统补助政策」共4大面向策略。
张念慈特别强调:「其中成功关键不在於政府补助经费,而是能有效利用场站示范、验证,协助使用者克服里程焦虑,进而衍生出智慧充电管理系统架构。」
运研所自2022年开始与工研院、鼎汉国际工程顾问及新动智能公司合作办理「电动大客车智慧充电管理系统示范计画」,陆续於中兴集团北士科电动大客车停车场、天母东路停车场建置智慧充电管理系统示范场域。
经过实际运转验证,透过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可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夜班工作负担;当电池soc<30%(或>90%),系统会自动降载至0.3C方式充电,至少可延长电池寿命20%。
使电巴可於日间排程充电,分散集体充电成本,降低契约容量30%~60%以上;同时透过需量反应,协助台电削峰填谷、不必大举兴建储能柜。进而降低建置成本,同时提升车桩比达2~3:1、降低变电站成本20%以上。由於电巴降低日间总充电时程与提升营运调度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的营业利润。以小规模场站采建置及3年服务推估,累积节省费用可达约180万元。
智慧充电管理系统有成 加速推进Level 3期程
值得一提的是,依交通部预估2025年将达10万辆电动车,公告订定「电动汽车充电专用停车位及其充电设施设置管理办法」,2023年完成订定後,给予业者2年缓冲期,既有停车场搭配2年1次换发停车场登记证检验,新建前瞻停车场则是领证时就须符合数量。今年9月起缓冲期结束,业者若未依规定设置足够比例电动车位、充电桩,将停止部分或全部营业。
为成功凝聚产业共识且研订、公布「电动车电能补充设施电能管理系统智慧化指引」,建立智慧充电Level 1-3分级标准与验测程序,并提供交通部作为电动大客车营运业者申请充电场域补助的依据,让公车业者不必担心电费过高或发不出车,将有助於加速智慧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以提升台湾厂商在智慧充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根据交通部公路局补助项目对照联盟所公布的充电管理系统场域分级,已包含「Level 1基本功能+Level 2总电量动态调控」。台湾客运业者所使用的充电管理系统,皆已具备「Level 1」(基本功能)的智慧充电管理系统为主,只要符合OCTP 1.6标准,透过EMS即可均流分配电量。惟有少部分业者开始导入具备「Level 2」(进阶功能),可执行非均流智慧调控的智慧充电管理系统,按??线总电量安排优先顺序。
接下来还希??能将客运业者场站的充电管理系统提升至「Level 3」(企业或商用功能),具备分享、调控、排程等智慧充电排程功能,搭配即时班表和即时资讯智慧调控、健康度监控与共享服务等目标,适用於连接器管理智慧充电车队的动态资讯,车队资讯及多场域的充电桩调度支援,提高电动巴士车队的营运效率与稳定性。
以及「+」(附加功能)即是V2G,可藉此强化电网韧性,将一般车厂所称的电池「健康度」归为「动态适性」,以协助保护电池安全与延长电池寿命,扩大提升整体效益。「强调不只电动大客车,而是适用未来所有智慧充电标准!」联盟今年还推动将场站、停车场透过DDS平台通讯,让充电业者能共享场站状况或停车位资讯,并加入讨论自驾车自主充电议题。
随着共享运具、电动物流车的应用扩展,双向充电、次世代无线充电及自主充电技术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联盟将持续推动新型式充电技术标准与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电能补充基础建设的便利性。
此外,因应欧盟2027年即将全面实施电池护照制度、要求电动车电池模组之资讯透明化与可追踪性,联盟亦已将该制度列入後续聚焦及推动项目,协助业者提升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效率,确保符合国际市场标准。
上下游产业链跟进 提供AIoT模组及虚拟电厂
台湾供应链厂商也持续跟进AIoT趋势,包括泓格科技总经理郑树发早年在工研院服务时,便曾率先引进台湾首部日系混合动力车,并提供电动巴士大厂华德动能所需监测模组,协助搜集车内资讯系统。

图三 : 泓格科技总经理郑树发推荐iSN-301系列单通道测距模组,可精确检测停车场每个车位的车辆进出情况,并根据距离变化,自动调节照明和空调系统。(摄影:陈念舜) |
|
但至今台湾厂商虽有自制车体能力,包含马达、电池Cell模组等,仍仰赖外部厂商提供一条龙服务,泓格则受惠於电动巴士国产化政策,而提供部份客户研发所需模组,未来有待商业模式成型、解决充电问题,能由台湾整车厂自主掌握生态系,商机才可能长久。
泓格其实很早就已投入发展储能柜、电池Cell管理模组,以及CAN Bus通讯、WISE监控系统等产品。近年来更顺应企业多元化发展,逐步从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桩通讯模组,直到串联太阳能发电、微电网等全方位整合监控;甚至是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设备产线测试的CAN bus通讯模组,涵括新能源车从研发、制造到测试等不同阶段应用。
尤其是针对现今电动车锂电池易燃难救问题,也屡传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或大楼地下停车场火烧车事故,客户也会希??电池充放电稳定,并降低维运成本。泓格则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模组,即时搜集真实数据,再上传到SCADA管理;且提供车辆在停车场时侦测碳排、有害气体,用以改善空气品质,且不必整天不间断抽风排气,进而实现能源管理。
针对目前台湾用电大户、V2G电动车和虚拟电厂皆须有储能柜,才能自主调控电力,泓格除了可提供电表以协助其确认安全充/放电与效率,避免车主有里程焦虑,少了快充、储能柜将更不利於电动车普及。
到了AIoT时代,泓格还延续自IIoT时期可提供电压和其他数据资料,将会先利用Edge AI进行设备、次系统诊断,协助建立大语言模型,也会持续投入建置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