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2016年的女媧創造,正將其核心業務從消費性陪伴型機器人,轉向解決工業與商業服務領域的關鍵需求。這家以神話中「女媧造人」為靈感命名的公司,正在透過開發強大的機器人平台並建立開放的生態系,將人工智慧融入現實的機器人應用中。
回顧2016年,當時市場上興起了首波的機器人熱潮,初創的女媧也跟著潮流專注於家用陪伴與教育型機器人。然而,他們很快意識到,當時的技術尚未成熟,消費者也未完全了解當時的機器人其實存在著使用需求與現實功能的矛盾。
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直言:「我們認為當時切入其實太早了,尤其是整個市場和技術上也還沒有那麼成熟;消費者往往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將機器人想像成電影中的樣貌,而非實用的工具。」
從痛點出發 打造機器人RaaS生態系
一個關鍵轉的折點出現了。他們從客戶的建議與實際業務推動的過程中,發現了工業和商業存在著對機器人的利基需求,讓女媧開始重新定義其使命,並著手開發能解決各場域實際問題的機器人方案。
張智傑表示:「我們的目標發展就從原本只是消費型的一個產品,變成從更長遠的視野來看待機器人該如何好好的進入到社會上,就是協助人類去解決場域上的問題」。
現在的女媧創造不僅止於銷售硬體,更轉向提供軟硬體整合的全面解決方案,並發展出機器人即服務(Robot-as-a-Service, RaaS)平台,持續建立跨產業的合作夥伴生態系。
如今女媧創造的目標是成為領先的機器人平台供應商,希望成為AI模型在機器人領域的「出海口」,並不斷擴大他們的生態系。「女媧創造的定位角色,其實就是要打造好一個非常好的機器人平台」張智傑說道。
攜手AWS 強化機器人管理與數據分析
但這個轉型並非一蹴可及,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機器人場域的Know-how,還需要強大的網路平台與數位工具的支援。為此,女媧創造與Amazon Web Services (AWS)展開了合作,並攜手打造了一個成功的機器人平台。
透過其強大的雲端服務能力,AWS為女媧的多設備管理能力提供了穩定且功能豐富的基礎,特別是對於需要同時管理數千台機器人的機器人平台更是至關重要;再者,就是數據整合與分析的能力,如何即時收集機器人數據,並匯入數據湖,並且進一步產生出具有商業價值的洞見。

圖2 : AWS的Amazon Kinesis串流數據平台,可以輕鬆收集、處理和分析即時串流數據,實現快速反應和深入洞察。 |
|
張智傑指出,AWS強大的平台有助於管理龐大的機器人隊伍。尤其是當有很多機器人的時候,該如何去即時管理和維護?這時就是藉由AWS優異的平台,讓女媧更容易做到高效率的多設備管理。
數據整合與分析,則是機器人平台服務的另一大量點,透過AWS的服務(如Kinesis)平台便能即時收集機器人數據,並將之匯入數據湖進行分析且生成報表。
「Amazon Kinesis可以即時收集到數據,而這些數據會進到數據湖裡面,並進行即時分析,產生一些數據報表出來。」張智傑說道。
強大的雲端技術支援固然是實現機器人平台的關鍵,但最讓女媧創造重視的,則是AWS與他們共同建立起的夥伴關係。除了提供優異的雲端工具,AWS更是積極促進女媧的商業機會,主動為他們串聯生態系合作夥伴,形成良性成長。
漢堡式架構+高易用平台 打造差異化機器人
目前女媧的硬體產品包含工業機器人,如AGV、AMR或結合機械手臂的複合型機器人等移動載具。
其「漢堡式架構」讓軟硬體能靈活搭配,儘管機型數量較少,但仍能適應多樣化的應用需求。
張智傑解釋:「你只要搭配了我們的軟體平台,再加上我們彈性的硬體架構,就能夠去快速符合客戶在場景上的需求。」
No code與Low code的高易用、高管理平台
至於女媧創造的核心優勢,張智傑也強調就在於其平台的特性,尤其是高易用性、開放性與擴充性、高管理能力與高數據整合。
他進一步指出:「No code與Low code,是女媧高易用性的關鍵特色」。藉由提供低程式碼工具,讓傳統企業能輕鬆將機器人導入服務流程,無需大量編程。再者,開放性與擴充性也能確保平台能輕易與外部及異質系統整合,這對於系統整合(SI)夥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對部署大量機器人的組織而言,高效的監控與管理能力則是關鍵。張智傑舉日本飲水機公司為例,說明如何透過智慧機器人來增加潛在商業機會。

圖3 : 日本飲水機公司運用女媧機器人來提升產品的銷售。(source:女媧創造) |
|
「他們訂了1000個機器人,比他們的員工數還要多。他們希望透過機器人來去做銷售,或者是品牌的宣傳,放在他們在各個通路上面的飲水機旁邊,就直接來做這些介紹。」張智傑說明。
而在AWS雲端技術的支持下,女媧創造正持續拓展其市場範圍,並透過「台灣製造」的穩定供應鏈與資安優勢,提升他們的客戶信任,藉此逐步擴大在工廠自動化、餐飲、醫療、零售、教育與高齡照護等領域的客戶群,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並提升社會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