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8日研討會中聚焦三大新興科技趨勢:人形機器人、衛星通訊及AI賦能智慧城市。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未來實體AI代理,預計2024年導入製造物流業,2025年擴展至服務、醫療照護與娛樂業,2026年後商業化,2028年普及至人力密集產業。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盧冠芸看好台灣在機器人、晶片及資通訊供應鏈的優勢,建議台廠可從應用整合、電動車技術延伸、關鍵零組件、軟體平台等四個面向切入商機。
衛星通訊方面,全球在軌衛星逾八成是通訊衛星,需求持續成長。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曾巧靈指出,低軌衛星部署使衛星寬頻服務普及至消費端與企業端,並升級航空海事通訊。業者致力於提升衛星彈性與容量,低軌業者擴大市占並與電信商合作,高軌業者則加速轉型,結盟低軌業者或投資新技術。
智慧城市方面,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廖彥宜表示,Edge AI、多AI代理與數位雙生是數位轉型關鍵。邊緣智慧透過eSIM加速普及,多AI代理將推動城市決策自動化,數位雙生則成為城市管理核心平台。他建議業者強化資料治理、開發高適應性模組、深化AI協作與數位雙生能力,以搶占智慧城市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