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市場變革與消費趨勢,農業部農糧署日前舉辦「掌握市場變革的關鍵趨勢:健康需求帶動產業升級」專題演講,邀集產官學界專家分享最新飲食趨勢及共同探討健康飲食市場的發展潛力,並如何藉由多元生態系網絡與策略聯盟合作,挖掘健康飲食市場潛力,以提升供應鏈韌性,推動產業永續發展。
 |
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右三)於「掌握市場變革的關鍵趨勢:健康需求帶動產業升級」專題演講與講者合影。圖二為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演說。 |
在全球產銷通路日益多元的背景下,農業供應鏈面臨更高的靈活性與效率要求。農糧署透過農業策略聯盟機制,整合資源、促進技術創新,建立起多元化的供應鏈生態網絡。藉由垂直整合的「中心衛星體系」與水平拓展的網絡合作,強化從產地到餐桌的產銷鏈結,推動產地與市場的無縫對接,不僅提升產銷穩定性,更能快速因應市場變化,展現供應鏈高度韌性。
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重視日益提升,跨域協作開拓更多元的新市場,異業結盟與跨域整合已成為推動農業加工附加價值的重要策略。透過與食品、營養、科技等產業合作,加速多元化加工轉型,拓展健康導向的新興市場,為農業策略聯盟注入新動能。
本次座談邀請多位業界代表分享實務經驗,鮮湧企業總經理劉小菁說明針對銀髮族飲食趨勢及需求,開發出高纖低鈉即食餐點及樂齡餐等產品。桂冠實業營銷副總經理王振宇分享針對長者、素食者及外食等多元飲食族群需求的產品開發策略。桂冠透過科學精算結合台灣在地食材,推出即食湯品及花椰菜飯等創新產品。此外,秋虎企業總經理魏仰德亦分享將雲林大蒜加工為黑蒜精的成功案例,展現在地農產高附加價值的潛力。
跨域合作與資源整合是推動營養及健康相關食品普及的關鍵。農糧署副署長陳啟榮表示,策略聯盟不僅能發揮國產食材優勢,並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品,更透過跨域合作打造具競爭力的創新合作體系。期許各聯盟能持續深化合作,攜手開創台灣農業的新價值與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