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實驗室晶片進化 PCB技術打造高整合、低成本微分析系統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75】

根據「Nature」網站的報導,一種實驗室印刷電路板(Lab-on-PCB)技術提供了一個具變革性的解決方案.這項技術充分利用了印刷電路板(PCB)製造技術的成本效益、可擴展性和精確性,使得微流體、感測器和驅動器等元件能在單一設備中無縫整合,實現適複雜的多功能系統。

/news/2025/05/08/1958075200S.jpg

文章指出,最新的研究進展已證明Lab-on-PCB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多功能性,例如即時診斷、電化學生物感測和分子檢測,以及藥物開發和環境監測等領域。

研究人員正積極探索將微流體結構與電子元件整合至微型化學分析實驗室印刷電路板(Lab-on-PCB)微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研究中的「元件」涵蓋了所有構成生化分析功能的微流體、電子或其他元件,例如試劑混合、傳輸、檢測和加熱單元。

研究團隊根據電子和微流體組件的整合程度,將Lab-on-PCB平台劃分為三種類型:無縫式、混合式和模組化。其中,無縫式整合是指直接在PCB基板上構建微流體結構;混合式整合則分別設計和製造PCB/電子層與聚合物/微流體層,再透過堆疊或分離接合的方式進行整合。堆疊式混合整合是在PCB基板上依序構建各功能層,而分離式混合整合則是先個別製造各層,再進行接合組裝。

模組化Lab-on-PCB則是由獨立製造的功能模塊組成,這些模塊可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以不同的方向組合。

研究人員指出,理解這三種整合策略的優缺點,對於未來開發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Lab-on-PCB微系統至關重要。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和設計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整合方法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的性能、可靠性和生產成本。

相關新聞
量子國家隊聯手仁寶 開發退火運算應用
台水擴大導入AI應用 強化智慧營運與轉型動能
資策會MIC:人形機器人2026年進入商業化 2028年普及
日本新創發表Mirumi陪伴機器人 能與人建立情感連結
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布局重組 2025年整體資服營收緩步向上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高速時代的關鍵推手 探索矽光子技術
» xPU能效進化論 每瓦特算力成為AI時代新價值
»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 擴展AI叢集的關鍵挑戰
» 車載ADAS系統新趨勢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90M5IXWSTACUKD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