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新科技加速發展 環境代價日益浮現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6月22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1025】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撰文指出,隨著機器人、5G和電動車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卻指出,綠色創新明顯落後,導致環境狀況持續惡化。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數據也顯示,2023年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增至374億噸,顯示科技進步正付出高昂的環境代價。儘管各界呼籲不斷,但氣候優先的科技創新仍難以全面推廣。

科技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催化劑,帶來了巨大便利,但也產生了日益嚴重的環境影響。消費電子產品的快速迭代導致大量電子廢棄物,資源回收效益不彰。數位化進程中,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和雲端運算的快速擴張,也顯著增加了數位碳足跡。例如,訓練大型AI模型可能產生與多輛汽油車生命週期相當的碳排放,而能源消耗巨大的AI最佳化資料中心預計在2030年前將大幅增長。

因此,科技創新不應再忽視環境問題,必須轉向生態為中心的系統級創新,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永續科技未來,需要政府治理、金融支持和文化認同三方協同作用。

文中更指出,全球正政府應該透過法規、獎勵和資金,在永續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歐盟綠色新政設定了2030年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少55%的目標。雖然環境和社會治理(ESG)標準提升了企業問責制,但AI等新興科技的環境和倫理影響仍有待明確規範。政策需更具前瞻性與包容性,確保科技創新成果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社會信任和文化認同對科技創新的影響至關重要。文化塑造了對公平性的認知,影響了社區對科技變革的接受度。科技創新者應尊重在地知識,將其融入現代框架。普及氣候素養教育,將氣候行動視為機會而非義務,才能讓社會普遍參與,使永續轉型不可逆。

再者,企業則將氣候優先科技創新付諸實踐。許多企業已將永續性融入核心營運,例如聯合利華致力於包裝永續性,微軟設立氣候創新基金。Tech Mahindra利用AI優化程式碼以降低碳排放,新創公司也積極透過自動化和永續性解決實際問題。

最終,科技進步不再僅追求速度,更需有目的的創新。忽略環境影響的創新將加劇氣候危機。氣候優先的科技創新必須從單點突破走向整合與再生,重新構想創新系統,以科技的力量造福人類與地球。

相關新聞
即時控制×模組化佈線,泓格科技推出ECAT-2028C精準輸出打造高速、彈性的生產線
台積電Q2營收大漲39% AI晶片需求強勁推升成長
日本表後儲能市場持續升溫 邁入實質應用與產業競爭新階段
Nvidia成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上市公司
昕力資訊推出Thinknova金融專屬LLM 啟動企業主權AI新時代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 透過標準化創造價值
» 5G RedCap為物聯網注入新動能
» 四開關μModule穩壓器彈性化應用
» 良率低落元兇?四大表面形貌量測手法 如何選?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216.73.216.3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