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晶創計畫引領智慧醫療 BIO DAY 2025論壇聚焦創新技術與國際合作
 

【CTIMES/SmartAuto 陳復霞 報導】   2025年06月06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596】

為推動智慧醫療邁向下一世代,工研院今(6)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舉辦「2025 BIO DAY 創新醫材技術論壇」,聚集來自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與德國傅勞恩霍夫微電子研究所(Fraunhofer IMS)等歐洲權威科研機構專家,與臺灣產業領袖共同探討生物晶片、基因定序、微流體與半導體製程等智慧醫療關鍵技術,深化跨國合作,打造臺灣邁向全球醫療創新樞紐的全新里程碑。

圖左起為翰源生醫共同創辦人陳文逸、體學生物科技董事長李鍾熙、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研發經理Lei Zhang合影。
圖左起為翰源生醫共同創辦人陳文逸、體學生物科技董事長李鍾熙、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研發經理Lei Zhang合影。

論壇以智慧醫療為核心主軸,對應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的「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簡稱晶創計畫),藉由「晶片+AI」的戰略結合,推動腦科醫材、侵入式裝置、體外感測晶片等技術研發與商品化,加速臺灣在智慧醫療領域的自主發展與國際接軌。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簡任技正戴建丞指出,生物晶片是支援智慧醫療核心的關鍵元件,應用橫跨生理感測、影像診斷、植入式控制與遠距監測。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全球醫療半導體市場將自2025年的83.2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的142.8億美元,成長動能來自AI導入、慢性病增加與遠距照護需求快速上升。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本次論壇特邀IMEC研發主管Dr. Lei Zhang介紹矽微流體技術於生命科學的創新應用,Fraunhofer IMS健康業務負責人Dr. Karsten Seidl則分享CMOS與MEMS技術在單細胞分析上的突破。許多專家帶來精彩洞見,體學生物科技董事長李鍾熙剖析生物晶片去中心化生態系發展,瀚源生醫共同創辦人陳文逸則以「從半導體到生物醫學」為題,探討生物晶片自主開發與精準醫療策略。

論壇同步展示多項由臨床需求驅動的創新成果,從神經退化、精準檢測、細胞治療、到照護輔助等多元應用實力。其中包括工研院首創的「雙迴路驅動晶片」,能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步態,提升行動力;國衛院與金屬中心共同開發的可攜式腦磁圖系統,結合AI演算提供客製化神經治療方案。在基因檢測、細胞治療與照護輔助領域,也展出定序晶片、自動化智慧調劑平台、語言治療遊戲軟體與語音輔助工具「醫護聲易通」等前沿技術,展現晶片與AI整合下的智慧醫療實力。

在晶創計畫與跨域創新政策的指引下,橫跨晶片、AI、數據整合與使用者導向的前瞻醫療技術,將會充分展現台灣在以科技創新改善健康照護品質,以及「科技解方改善健康照護」上的布局與優勢,擘劃智慧醫療應用藍圖,推動臺灣生醫產業走向自主、安全且高值的新時代。

關鍵字: 晶創計畫  智慧醫療 
相關新聞
工研院攜手四大醫院啟動AI醫療平台 打造智慧臨床新模式
安勤參展日本Modern Hospital Show 2025 聚焦AI醫療與數位病房整合應用
共創智慧醫療未來 成大「AISVision智醫影像創研中心」揭牌啟用
優必達、馬偕與NVIDIA聯手 推動AI醫療機器人創新應用
衛福部資訊處智慧醫療研發有成 二度榮獲愛迪生金牌獎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解鎖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垂直間距微縮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 透過標準化創造價值
» 5G RedCap為物聯網注入新動能
» 四開關μModule穩壓器彈性化應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216.73.216.24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