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地震不斷 智慧防救災系統成型
 

【CTIMES/SmartAuto 王明德 報導】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4339】

這兩天台灣地震不斷,幸好沒有造成災情,不過有鑑於過去幾次包括地震、颱風等天災,政府還是積極強化防救災機制,並且向外國取經,借助同是易遭天災的鄰國日本經驗,由於台灣與日本地緣相近,再加上日本防災技術先進,經過多次考察,台灣所屬官員對其救災系統相當熟悉,在311災後,日本再度強化防救災體系,相關廠商也將相關觀念引進台灣。

/news/2018/02/06/1458290240S.jpg

目前台灣的引進的智慧化防救災系統可依不同時程區分架構,包括災前、災時、災後,災前主要是資料蒐集,例如土石流、火災的預防性系統,這些系統平時藉由各類感測設備擷取數據,並透過傳輸技術將數據傳送到後端系統累積為歷史資訊,這些資訊在災時即可成為救災的決策依據,在救災時段,系統可也提供各種影像及通訊傳輸技術,例如專用的攝影機與無線通訊設備,另外災後復原除了仰賴通訊系統,讓各單位橫向聯繫外,另也有相關系統做為與復原期間的運用輔助。

自防救災系統中,資訊與通訊這兩類技術相當重要,災情的所有資訊,都可藉由通訊即時而完整的傳達到各單位,也許是救災單位的救援,也許是災民的收容訊息,也許是災後的復原狀況或物資配發資訊,這都必須結合資訊與通訊兩方面的技術,才能讓訊息有效且即時的在災害發生的前、中、後3個時段送出。

當然通訊只是防救災的一環,經過長年的經驗累積與技術導入,如今的防救災系統已相當完整,目前的主流系統功能包括觀測、資訊收集/共享、資訊分析/決策支援、情報通報、救援活動等。觀測方面,會先在重點地區建置相關系統,例如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推動的「媽祖計畫」,就設置地震計,用以觀測地震與海嘯,另外定位系統則是利用GPS技術。

當觀測系統擷取到資訊後,就會進入資料蒐集階段,此一階段是利用防災衛星、地面無線電、光纖傳輸等通訊系統,將資訊傳到後端中心系統與各地應變中心,當資料傳送至特定系統後,就可透過資料分析與決策系統,進行緊急應變,台灣除消防署外,台電也設置了自己的應變系統,而應變系統除了中央與地方的救災指揮中心外,水、電、瓦斯等民生必要維生管線業者,也都需要有自己的應變系統。

在通報部份,日本現已在全國各地建立「瞬時警報系統」,此一系統與衛星連接,當有地震、海嘯,甚或恐怖攻擊時,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通知全國民眾,另外則是「鄉鎮市防災同時廣播系統」,不過這部分台灣政府仍未有相關建置。

從防救災系統建置面來看,台灣建置已算完整,不過政府機關的橫向溝通仍有進步空間,未來各機關系統介面播需統一整合,各機關間聯繫溝通、調度支援也都需要強化,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快速,災害發生頻率變短且規模漸大,他建議台灣必須進一步強化防救災系統,方能降低天災損失,並提昇救災與復原速度。

相關新聞
Microchip推出面向邊緣人工智慧應用的新型高密度電源模組MCPF1412
Microchip發佈PIC16F17576 微控制器系列,簡化類比感測器設計
DigiKey 在 2025 年第一季增加近 10 萬個新產品導入 (NPI) 和 100 多家新供應商
DigiKey 推出自有品牌 DigiKey Standard 產品組合
從等結果到即時掌握! 宜特全球智慧可靠度驗證中心,助AI產品搶得先機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推進負碳經濟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 川普關稅解放日暫緩 機械中小企業90天急應變
» 氫能技術下一步棋
» 碳有價化挑戰為機遇
» 智慧永續管理平台的發展趨勢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59E5Q4WESTACUKU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