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等結果到即時掌握!宜特全球智慧可靠度驗證中心助AI產品搶得先機 (2025.05.09) 宜特今(5/9)宣布本月正式啟用「全球智慧可靠度驗證中心(Global Smart Reliability Center)」,因應AI與電動車等高科技產品前期驗證需求,透過「智慧監控獨立通道」、「即時反應」與「全球連線」三大功能,幫助客戶在可靠度測試過程中即時掌握進度並提早發現異常,告別以往可靠度驗證動輒數個月起跳的漫長等待 |
 |
光程研創和采鈺合作推出新世代矽基Metalens超穎透鏡 (2025.05.06) 光程研創(Artilux)與采鈺科技共同發表最新超穎透鏡(Metalens)技術。此次發表的超穎透鏡新技術採用全平面、超薄化的光學元件設計,不僅能精確控制光波,更可直接於12吋矽基板上製造超高精度奈米結構 |
 |
Microchip 完成符合 MIL-PRF-19500/746 規範的抗輻射強化型功率 MOSFET 系列,並取得 JANSF 300 Krad 認證 (2025.04.22) JANS 認證代表分離式半導體產品在航太、國防與太空飛行應用中所需的最高篩選與驗收等級,確保卓越的效能、品質與可靠性。Microchip Technology今日宣布,其抗輻射強化型功率 MOSFET 系列已完整符合 MIL-PRF-19500/746 的子規範要求,並且其 JANSF2N8587U3 100V N 通道 MOSFET 通過 300 Krad (Si) 總電離劑量的 JANSF 認證 |
 |
國家實驗研究院英文名稱更名揭牌 (2025.03.25) 國研院於今(25)日宣布變更英文名稱,由原本的「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NARlabs),變更為「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並且舉行揭牌儀式,由國科會主委兼國研院董事長吳誠文與國研院院長蔡宏營共同揭牌 |
 |
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八大關鍵趨勢 (2025.03.14) 意法半導體對未來一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可能持續影響並重塑產業發展的關鍵趨勢預測。 |
 |
SATELLITE 2025衛星展起跑 經濟部領軍18家業者競推新品 (2025.03.12) 由於台灣衛星產業近年表現亮眼,今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再度攜手國科會國家太空中心,共帶領18家台廠組成「Taiwan Space台灣形象館」,於3月11~13日參與衛星產業展覽會SATELLITE 2025,展出多款比肩國際的亮點產品 |
 |
美國螢火蟲太空公司成功將其月球著陸器送達月球表面 (2025.03.10) 美國太空公司螢火蟲太空(Firefly Aerospace)於2025年3月2日成功將其「藍色幽靈」(Blue Ghost)月球著陸器送達月球表面,成為繼Intuitive Machines之後,第二家成功在月球著陸的民營企業 |
 |
德國航太中心開發彈塑性控制技術 提升人機協作安全性 (2025.03.05) 根據《軍事與航太電子》報導指出,德國航太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彈塑性控制方法,使機器人能夠在受到外力影響時產生形變,並且不會彈回原始位置,模擬了人類在團隊合作中的靈活性 |
 |
Microchip推出具先進圖形與連接功能SAMA7D65系列微處理器SiP/SoC解決方案 (2025.02.28) 嵌入式開發者正面臨設計緊湊、高效能且低功耗系統的挑戰。隨?應用對先進圖形與連接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長,提供從SoC(系統單晶片)到SiP(系統級封裝)及SOM(系統級模組)的多樣化解決方案,將顯著簡化開發流程並加速產品上市 |
 |
群聯電子攜手Lonestar打造月球首座資料中心 開啟星際資料儲存新未來 (2025.02.27) 隨著全球對月球儲存技術的關注升溫,月球作為天然災害與網路攻擊的備援基地,將為關鍵資料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群聯電子(Phison) 於今(27)日宣布,攜手專注於月球基礎建設與「Resiliency as a Service」(RaaS)技術的Lonestar公司,共同推動Lonestar月球任務「Freedom Mission」並成功發射登月 |
 |
人形機器人方興未艾 跨域合作與技術創新是發展關鍵 (2025.02.24) 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技術正迅速發展,全球各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投入,推動此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根據研究指出,中、美、日、韓、德國等國家長期位居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前列,預計2025年將持續執行總計超過130億美元的相關計畫 |
 |
OQ Technology獲歐盟支持 加速手機衛星連網服務發展 (2025.02.20) OQ Technology宣布,可能從一項歐盟支持的加速器計畫中獲得高達1750萬歐元的資金,以支持其透過小型衛星連接智慧型手機的計畫。
這家位於盧森堡的窄頻連網服務供應商,專為偏遠地區的物聯網(IoT)設備提供服務 |
 |
歐洲太空總署啟動光學導航技術開發 瞄準毫米級精度 (2025.02.12) 歐洲太空總署 (ESA) 近日與歐洲企業聯盟簽署合約,正式啟動光學定位、導航和定時技術的研發計畫,為未來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奠定基礎。
這項計畫的重點是開發和測試用於時間同步和測距的光學技術 |
 |
歐盟發布首份GNSS與安全衛星通訊報告 聚焦產業轉型 (2025.02.11) 歐盟太空總署發布首份GNSS與安全衛星通訊報告 聚焦產業轉型
歐洲聯盟太空總署 (EUSPA) ,近日發布了首份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 與安全衛星通訊 (SATCOM) 用戶技術報告,概述了 GNSS 和 SATCOM 的最新發展 |
 |
太空科技助力全球糧食安全 聯合國籲加強合作 (2025.02.10) 許多目前在地球軌道上的新衛星,都配備了革命性的工具和數據,旨在改善全球糧食安全並加強農業糧食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UNOOSA)的一份新報告,向各領域的專家和決策者介紹太空科技與農業、林業和土地利用管理,以及氣候和環境趨勢等多個交叉領域的應用 |
 |
Nikon日本增材製造技術中心2月開幕 加速金屬積層製造發展 (2025.02.04) 尼康公司(Nikon)宣布,位於日本埼玉縣行田市的尼康增材製造技術中心(Nikon AM Technology Center Japan)將於2025年2月28日開幕。
尼康增材製造技術中心(日本)配備了超大尺寸NXG XII 600雷射粉末床融合(L-PBF1)系統,這也是該系統首次在日本亮相 |
 |
日本新創公司獲政府資助 開發太空加油技術 (2025.01.23) 日本太空新創公司Astroscale日前宣布,將參與日本政府的「跨社群合作關鍵與先進技術研發計畫」(K計畫),開發太空加油技術。
該計畫由日本內閣府和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主導,旨在支持有助於提升日本全球競爭力的技術研發 |
 |
IEEE公佈2025年五大科技預測:人工智慧普及化、無人機服務崛起 (2025.01.16) IEEE與 IEEE計算機協會(CS) ,共同發佈了2025年科技預測報告。該報告預測了2025年將對全球計算機工程產業產生最大影響的趨勢,這些趨勢將在未來幾年重新定義和重塑全球社會 |
 |
經濟部助攻鏈結矽谷生態圈 新創募資訂單上看4億台幣 (2025.01.15)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於今年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後,除了率領涵蓋半導體、太空科技、醫療科技、量子運算與永續循環等領域,共11家台灣前瞻科技新創團隊及企業參展外,也積極鏈結矽谷新創生態圈,安排10家新創團隊至Stanford、Berkeley Skydeck二校拓展商務,可望創造4億台幣商機 |
 |
國科會提報最新科技發展重點 將應用衛星AI科技監測空品治理 (2025.01.14) 國科會今(14)日提報「115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其中包括「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強調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術進行智慧監測與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