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簡稱台智盟)日前召開會員大會,與會的產官學界代表逾200位出席,現場冠蓋雲集,展現淨零建築產業發展的強大動能。此外,台智盟邀請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進行專題演講,協助與會者更加了解碳權交易國際發展趨勢及獲取最新的產業動態。台智盟理事長顏家鈺表示,台智盟雖然成立不到兩年,但已成功串聯產業鏈上下游超過百家會員,匯聚逾200位個人及企業會員代表,並在政策倡議、技術整合與國際交流等領域受到政府高度重視,未來將持續發揮平台力量,引領建築產業朝向「數位」與「淨零」雙軸轉型。
 |
圖說:台灣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聯盟召開會員大會,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及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等貴賓到場致詞。圖二為台智盟召開會員大會產官學界代表出席盛況。 |
顏家鈺強調,淨零建築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產業轉型、跨域整合與國家競爭力提升的戰略任務。未來台智盟將持續強化人才交流、技術驗證與標準制定三大支柱,並且積極參與國際論壇與合作計畫,讓台灣智慧淨零建築走向世界、接軌未來。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委陳彥良表示,過去兩週金融圈經歷了川普關稅政策的跌宕起伏,相信許多投資人應該也感同身受,世界局勢讓供應鏈從長鏈變短鏈的狀況更明顯,但無論環境如何,淨零政策仍然要推動下去,他以金庸小說中的「彎弓射箭望西北」意謂,方向對了就對了!他認為必須用冷靜、穩定來面對環境挑戰。陳彥良強調,金管會正持續強化永續金融體系建構,並推動企業氣候資訊揭露規範與綠色授信引導,加上企業配合,台灣將有機會在世界變局中彎道超車。
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提到,國發會正在推動《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與「12項關鍵戰略」,並已揭示2030與2035年中期減碳目標,涵蓋六大減碳旗艦行動與六項制度創新。其中建築與都市系統為「生活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直接連結民眾的生活與能源使用。
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指出,今年是「碳定價元年」,只要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就要徵收碳費,即使大部分企業都不是徵收對象,但所有企業都非常重要,因為今年1月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賴總統已將2030年的減碳目標定為28%加減2%、2035年要拉高到40%,需要企業配合共同協力才有辦法達到目標,因此期待台智盟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碳到底是成本?還是創造商機的要項?企業如何碳管理?台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即使美國總統川普宣稱不再淨零,但包括愛迪達、蘋果等大企業在減碳仍然上不遺餘力,例如蘋果在產品中使用高成本的再生鋁合金,且可創造副產品氧氣,因此這些企業都在認真推動減碳,絕對不是玩假的。此外,永久性原則在於好的碳權,他以紅樹林為例說明藍碳的價值更勝於綠碳,也探討企業以種樹換碳權的可行性。隨著2025年碳費制度上路,未來也將會面臨規範三的階段,他強調依據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的規範,宜將取得碳權納入在減碳規範當中,他提醒廠商應該提早開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