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截至今年,已有超過 40 家全球大型企業啟動新一輪裁員行動,包括科技巨擘 Intel、Meta、Microsoft 以及能源公司 Chevron 等皆名列其中。雖然各企業對外說法不一,但調查指出,多數裁員與「AI 技術導入」、「自動化整合」及「組織結構調整」密切相關。
這一波裁員潮並非單一產業現象,而是涵蓋科技、能源、零售與製造等多個領域。Intel 近期進一步縮減其傳統伺服器與 PC 部門人力,以集中資源投入 AI 晶片與邊緣運算發展;Meta 也持續精簡中階管理層與非核心職能,以強化其生成式 AI 團隊;Chevron 則在自動化石油勘探與遠端維護系統投入巨資後,關閉部分傳統維修據點,釋出上千名員工。
根據報導,AI 擴散已重塑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結構。《世界經濟論壇》(WEF)預估,到 2030 年,全球約有 41% 的企業將因 AI 導入而重新配置人力資源。雖然基層作業、行政支援與重複性分析職位將大幅減少,但 Fintech、AI 模型開發、資料治理與網路安全等高階技術職位需求則呈現急速上升趨勢。
市場觀察家指出,這波由 AI 驅動的「勞動再結構」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一方面,企業藉此得以大幅提升營運效率與技術競爭力;另一方面,未能及時轉型或技能更新的員工群體,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AI 導入也使「科技人才兩極化」現象加劇。全球各地 AI 工程師、資料科學家與安全架構師薪資持續飆升,吸引大量資本與高端人力;反觀中低階技術職缺正被自動化所取代,造成數位落差擴大。為回應這一趨勢,多國政府與企業開始加強人才再培訓計畫,例如新加坡的「SkillsFuture AI」與歐盟的「AI Talent Boost」專案,皆試圖為勞動力結構轉型建立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