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IT光子處理器可0.5奈秒完成AI運算 效率超越傳統晶片 (2025.07.14)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宣布開發出一款革命性的光子處理器,利用光而非電力進行運算,能在不到0.5奈秒內完成AI任務,能源效率遠超傳統電子晶片。這項技術突破發表於《Nature Photonics》期刊,為電信、科學研究及高效AI計算開啟了全新可能性,有望重新定義下一代計算架構 |
 |
Nvidia成為史上首家市值突破4兆美元的上市公司 (2025.07.11) Nvidia 正式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兆美元 的上市公司。該公司當日收盤股價為 164.10 美元,成功超越所需的 163.93 美元 門檻,市值達 4.004 兆美元。這一里程碑標誌著 Nvidia 正式超越蘋果與微軟,在市值排名上登頂全球科技業之巔 |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2025.07.11) 迎接現今生成式AI驅動半導體產業變局,台灣該如何在護國神山的基礎上,強化次世代功率半導體和面板級先進封裝的供應鏈韌性與生態系尤為關鍵。 |
 |
KAIST發表新款AI NPU晶片 速度提升60%,功耗降44% (2025.07.10)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發表一項高能效神經處理單元(NPU)技術,可解決生成式AI龐大的能耗問題。其開發的專用AI晶片,經實測比當前主流GPU運算速度快60%,耗電量則大幅降低44% |
 |
黃仁勳:AI是新的基礎設施 如同電力一樣重要 (2025.07.10) 不久前於London Tech Week開幕會上,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與英國首相 Sir Keir Starmer 共同宣布,英國政府將斥資 10 億英鎊用於提升AI運算能力,目標「將國家算力提升 20 倍」,並與 Nvidia 合作,培育 750 萬名 AI 技術人才 |
 |
美國新創Nanotronics打造模組化晶圓廠 (2025.07.10) 位於布魯克林的美國新創公司 Nanotronics 正在打造名為 Cubefabs 的模組化晶圓廠,旨在透過小規模、高彈性與 AI 自動化,重塑全球半導體製造格局。首座 Cubefab 預計在 18 個月內於紐約啟用,總建廠時間不到一年,設置成本僅約 3,000–4,000 萬美元,遠低於傳統晶圓廠所需數十億資本支出 |
 |
IBM新一代Power11伺服器問世 以韌性與AI效能應對未來關鍵任務 (2025.07.09) IBM 正式發表了新一代 IBM Power 伺服器—IBM Power11,Power11 在處理器、硬體架構及虛擬化軟體堆疊等方面進行了全新設計,旨在滿足企業對系統可用性、性能、彈性與可擴展性的核心需求 |
 |
QPU啟動量子時代 運算核心引爆科技新賽局 (2025.07.09) 隨著人工智慧、製藥、金融模型、密碼學等高強度運算應用的快速崛起,傳統電腦已逐漸逼近效能極限。在此關鍵轉折點上,量子運算被視為突破瓶頸的關鍵技術,而其中扮演「心臟角色」的量子處理單元正成為各國與科技企業加速布局的核心關鍵 |
 |
Cadence:AI將革新PCB設計與多物理場模擬效能 (2025.07.08) 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與CTIMES近日攜手舉辦了首場的「東西講座-科技沙龍」,活動以「PCB設計與多物理場模擬」為主題,聚焦AI時代的高性能運算電子系統和晶片的設計挑戰,吸引了多名業界專業人士參與,並針對信號完整性、高密度互連和多層PCB設計方面的需求,展開熱烈討論 |
 |
中華精測以車用與AI晶片測試需求雙引擎推升動能 (2025.07.03) 隨著AI與車用電子驅動全球半導體測試市場動能持續升溫,中華精測宣布2025年6月合併營收創下今年以來新高紀錄,單月合併營收達4.09億元,展現市場對高階晶片測試需求的強勁回溫力道 |
 |
受地緣政治影響 TrendForce下修今年AI server出貨量增幅 (2025.07.02) 由於北美大型CSP目前仍是AI server市場需求擴張主力,加上tier-2資料中心和中東、歐洲等主權雲專案挹注,需求穩健。依TrendForce預估,在北美CSP與OEM客戶需求驅動下,2025年AI server出貨量仍將維持雙位數成長 |
 |
是德科技電子量測論壇2025重磅登場 AI與6G引領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 (2025.07.01) 隨著AI、6G與軟體定義車輛 (SDV) 等關鍵技術加速落地,全球產業正邁向高效、智慧與永續的新時代。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今 (1) 日於台北舉辦年度盛會「是德科技電子量測論壇」,集結超過20位產官學界專家,展示近30 項創新解決方案,聚焦6G、AI與SDV等關鍵趨勢,助力業界掌握ICT基礎建設重構下的新技術與新商機 |
 |
全台首座AI PC教室啟用 斥資億元打造生成式AI實作基地 (2025.07.01) 在台灣高等教育數位轉型的浪潮下,東海大學於7月1日正式啟用全台首座「玉釵AI PC教室」,並宣布未來將投入約新台幣一億元導入AI PC與高階運算設備,包含計畫購置NVIDIA GB200伺服器,全面建構智慧校園基礎設施,目標成為台灣AI實作教學與應用創新的標竿 |
 |
CPO引領高速運算新時代 從設計到測試打造電光融合關鍵實力 (2025.06.27) 從矽光子晶片、混合封裝到系統佈署,光電整合仍面臨多重挑戰。本次《共同封裝光學應用與挑戰》研討會聚焦於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技術,深入解析高頻光電訊號、封裝架構與系統驗證三大關鍵 |
 |
巨額投入vs零碎收益 AI投資的兩極現象 (2025.06.27) 美國科技巨頭Alphabet、Amazon、Meta、Microsoft在 AI 基建上的資本支出(CapEx)激增,總額達近 950 億美元,並計畫未來再投入 750 億美元 以上。這股投資狂潮並未因經濟不確定或短期財報考量而減緩,反而不斷加速 |
 |
英特爾重組啟動全球裁員 汽車晶片業務將全面關閉 (2025.06.27) 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近日啟動新一波大規模重整行動,宣布將裁撤旗下汽車晶片事業部門,並同步啟動全球性裁員計畫,預估影響人數可達1萬至2萬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5%至20% |
 |
肯微新款6,600W液冷電源供應器支援AI應用 54V+12V 雙輸出 (2025.06.26) 隨著 AI 及 GPU 高負載計算需求持續攀升,散熱管理已成為全球資料中心面臨的關鍵挑戰。肯微科技因應先進下一世代 AI 伺服器及其應用需求的極端高功率與散熱需求設計推出革命性液冷電源供應器 |
 |
產學研合力打造高速低耗能雷射源 迎接AI未來之光 (2025.06.25) 為了進一步降低次世代AI高速資料連結所造成的電力消耗及開發新的節能技術,中央大學電機系許晉瑋教授研究團隊今(25)日由發表在國科會支持下,已成功開發出新穎的單模、超高速、低耗能的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VCSEL) |
 |
蘇姿丰:開放標準與共同創新是AI成長關鍵 對抗封閉生態系統 (2025.06.17) AMD在其Advancing AI 2025大會中,發表全面的端對端整合式AI平台願景,並推出基於業界標準所建構的開放式、可擴展機架級AI基礎設施。
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於演說中表示,未來的AI不會由某一家公司或封閉體系建構,而是將透過產業間的開放協作共同打造 |
 |
當能源管理遇上AI 配電與冷卻控制將更精準化 (2025.06.17) 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與 NVIDIA 策略合作,打造支援 AI 運算的永續基礎設施,代表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正式邁入 AI 加持的新時代。
當能源管理遇上 AI,將帶來以下幾大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