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主導「供應鏈韌性戰略國際高峰會」 聚焦民主科技合作 (2025.06.15) 由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科民社中心)與政治大學供應鏈韌性研究中心(SCRC)共同舉辦的「供應鏈韌性戰略國際高峰會」日前落幕。此次峰會匯聚來自全球多個民主國家的智庫學者、前政府官員及企業領袖,共同探討半導體、人工智慧(AI)、能源安全與無人機四大關鍵科技領域的供應鏈合作戰略 |
 |
解析NVIDIA落腳北士科後續效應與風險 (2025.05.28)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於 2025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演講中,宣告 NVIDIA 台灣辦公室「NVIDIA Constellation」將落腳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T17、T18 地上權開發案,強調台灣不僅是半導體製造重鎮,更是 AI 工業革命的前沿基地 |
 |
[Computex] 台達聚焦AI與節能 首秀貨櫃型資料中心及HVDC方案 (2025.05.21) 台達今(21)日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 Greening Intelligence」為主題,於今年COMPUTEX首度亮相,為邊緣運算設計的AI貨櫃型資料中心方案;另為在AI人工智慧時代,提供永續解方,整合電源、散熱及IT 設備於20呎貨櫃,以實機展示吸引眾多專業人士目光 |
 |
Touch Taiwan 2025展4月16日登場 聚焦電子紙、PLP面板級封裝 (2025.04.08) 年度科技盛會 Touch Taiwan 2025 系列展 將於 4月16日盛大開展,今年展覽全面升級,聚焦AI、電子紙應用及封裝技術,展現產業最新脈動。2025年將以 「Forward Together」為主軸,串聯三大品牌展覽「智慧顯示展」、「智慧製造展」及「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 |
 |
臺科大徵才博覽會釋出1.6萬職缺 半導體、科技大廠攬才若渴 (2025.03.28) 科技/製造業徵才若渴
校園就業博覽會已成為現今企業與優秀人才的媒合平台之一,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今(28)日舉辦2025校園徵才博覽會,共計210家企業參與,包括台積電、艾司摩爾(ASML)、光寶科技、英業達、大立光、台達、廣達、鴻海、美光、光林智能等知名企業 |
 |
人形機器人商機無限 台灣優勢在於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2025.03.21) 當全球科技巨頭如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等企業競逐「人形機器人」商機時,台灣產業並未缺席。根據研究,台灣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並非整機開發,而是背後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
 |
智慧淨零城市雙展即將揭幕 加速AI驅動重塑百工百業 (2025.03.11) 第十二屆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CSE)即將於3月18~21日假南港展覽2館隆重登場,並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Digital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為主題,分別聚焦在人工智慧(AI)應用、智慧治理、深度節能、虛擬電廠、淨零永續、全球共創等關鍵領域,全面展示5G、AIIoT等資通訊技術在智慧城市、淨零城市的各種創新應用及其解決方案 |
 |
人形機器人方興未艾 跨域合作與技術創新是發展關鍵 (2025.02.24) 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技術正迅速發展,全球各國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投入,推動此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根據研究指出,中、美、日、韓、德國等國家長期位居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前列,預計2025年將持續執行總計超過130億美元的相關計畫 |
 |
工研院SiC技術亮相日本 助攻電動車產業升級 (2025.01.22) 工研院於日本國際電子製造關連展發表車用碳化矽(SiC)解決方案,吸引逾8萬人次參觀,並與車廠及零件商洽談合作。
工研院展示了與台達電共同開發的SiC功率模組,可提升電動車動力效能、延長續航里程並加速充電 |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2024.12.13) 為加速推動台日產業在AI、半導體與AI應用進行跨國合作,結合日本在半導體供應鏈具備關鍵地位,國科會於SEMICON JAPAN展會期間舉辦「2024 AI & Semiconductor Forum」論壇,由專家跨國分享台日AI、半導體產業合作趨勢 |
 |
導引塑膠傳產轉型求生 (2024.10.09) 因應全球關注永續發展與淨零碳排趨勢,新一代塑膠射出成型技術既提供了多功能解決方案,還減少了塑膠消費量,已被證明是經濟和環境原因的理想選擇。 |
 |
晶圓製造2.0再增自動化需求 (2024.09.30) 生成式AI問世以來,先進製造/封測產能供不應求,加劇新建晶圓廠林立,也凸顯當地製造人力、量能不足,現場生產管理複雜難解等落差,全球布局也勢必要追求永續發展 |
 |
2024台北國際自動化展後報導:機電大廠助迎接碳有價年代 (2024.09.29) 碳定價時代來臨之際,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機電大廠早已洞燭機先,紛紛推出AI數位化與節能減碳解決方案,展現產業齊心投入綠色轉型的決心。 |
 |
[SEMICON] 台達攜UI結合AI數位雙生 強化半導體設備軟硬體創新 (2024.09.04) 台達今(4)日宣布與子公司Universal Instruments(UI)攜手參加「SEMICON Taiwan 2024國際半導體展」,主推結合數位雙生(Digital Twin)、人工智慧(AI)技術與前端半導體設備的DIATwin虛擬機台開發平台,藉由運用設備虛擬機台環境,節省新產品導入時間約20%,且展出積累工業自動化領域深厚經驗,一手打造的半導體前端製程設備 |
 |
[自動化展] 台達解密低碳智造 以AI強化虛實整合應用 (2024.09.02) 迎接碳有價年代,台達在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期間,也宣佈以「解密低碳智造 實踐永續未來」為主題,結合AI運算強化數據分析,推出新一代綠色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其中由台達展出的虛擬機台開發平台DIATwin |
 |
雙臂機器人引風潮 類人形應用猶欠東風 (2024.08.28) 在今年全台灣最大工業科技盛會「Intelligent Asia 2024」落幕後,雖然成功延續近年來人工智慧話題,遺憾的是不僅少了原先傳出將旋風訪台的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還未見如同期已在對岸卷起的AI人形機器人熱潮 |
 |
台德深化供應鏈夥伴合作 鏈結智慧製造未來 (2024.08.26) 面對國際經濟景氣與供應鏈變動重組、AI應用技術逐漸擴張、碳排減量重要性等變化,立足台灣、布局全球是智慧機械重要的產業推動目標。在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展期間,也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德國經濟辦事處、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舉辦「第9屆台德智慧機械論壇」 |
 |
淺談人形機器人最新發展與市場趨勢 (2024.08.09) 面對工業4.0驅動智慧工廠多樣少量化、大批量客製化的彈性生產需求,也讓機器人角色越來越吃重,從節省人力的輕量化協作型機器人開始,再加入AGV組成AMR;未來還可能朝向人形化機器人發展 |
 |
當工業4.0碰到AI (2024.07.26) 未來一年中,製造商的前三大重點投資包含GenAI、協作型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自動引導車(AGV)。從數據看未來,AI智慧生產很快將成為全球製造業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