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晶創主機Nano 助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升級 打造南部半導體創新樞紐 (2025.06.24) 為強化晶片與AI雙軌佈局,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辦,於今(24)日假台南沙崙國科會資安暨智慧科技研發大樓,舉行「新一代國家AI超級電腦-晶創主機Nano 5驅動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升級成果發表會」,展現其在推動半導體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上的多元研發應用成果,吸引產官學研各界踴躍參與 |
 |
智慧製造快速驗證廚房成型 (2025.06.16) 在今年COMPUTEX 2025首日主題演講上,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不僅宣示將推動AI資料中心朝向AI Factory工廠轉型,與鴻海、國科會合作落腳南台灣。且強調所生產的並非產品,而是「算力(Token)」 |
 |
俄羅斯開發次埃級製程技術 量子處理器發展取得突破 (2025.06.15) 鮑曼莫斯科國立技術大學(BMSTU)與俄羅斯國營杜霍夫自動化科學研究院(VNIIA)合作,成功開發出一種用於下一代處理器的次埃級(sub-angstrom)製程技術。這項名為 iDEA(離子束誘導缺陷活化) 的創新技術,能夠以正負0.2埃(約一個原子直徑)的超高精度製造計算設備的邏輯元件 |
 |
IBM最新量子運算發展計畫呈現執行容錯標準的關鍵技術 (2025.06.13) IBM宣布將打造全球第一台大規模容錯量子電腦IBM Quantum Starling (代號:椋鳥),邁向可落地、可擴展的量子運算。IBM此次公布最新量子運算發展計畫、量子處理器及相關基礎設施,勾勒出其研發實用級容錯量子電腦的路徑 |
 |
SiPearl發表歐洲參考伺服器 強化歐洲HPC與AI主權 (2025.06.10) 能歐洲超級電腦和AI處理器開發商SiPearl,在今日全球高效能運算大會(ISC High Performance)及巴黎Vivatech科技展上,推出了其模組化參考伺服器Seine參考伺服器。這款伺服器搭載SiPearl首款處理器系列 Rhea1,將成為歐洲強化技術主權、獨立性和競爭力的關鍵 |
 |
瑞典企業聯盟將合作加速打造AI工廠計畫 (2025.05.29) 愛立信與NVIDIA及瑞典重量級企業合作,在瑞典AI工廠計畫中扮演核心角色。該計畫預計運用NVIDIA的運算能力,打造瑞典首座AI基礎設施,加速該國的數位化進程。其中,愛立信將以資料科學專業,開發並部署最先進的AI模型,提升網路效能與效率、強化用戶體驗,並將透過AI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與應用場景,服務全球數十億用戶 |
 |
以創新價值凝聚可信任友盟 聚焦四大核心強化半導體供應鏈 (2025.05.23) 在地緣政治與產業供應鏈重組壓力漸增之際,臺灣以技術實力與行動回應全球挑戰。工研院在政府的多部會支持下舉辦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此次論壇聚焦於「創新、安全、韌性、共榮」四大核心主軸 |
 |
【COMPUTEX】麗臺科技攜手新創團隊 以NVIDIA 技術推動數位孿生與AI應用 (2025.05.21) COMPUTEX 2025盛大開幕,麗臺科技(Leadtek)重磅展出擁有強大算力的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 GPU和桌上型 AI 超級電腦NVIDIA DGX Spark。同時攜手多家新創團隊打造沉浸式展區,以AI創新應用,讓觀眾體驗NVIDIA Omniverse與AIDMS AI開發管理系統如何將 AI 從概念快速轉化為可實踐、可擴展的產業解決方案 |
 |
黃仁勳:NVIDIA台灣新總部將設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2025.05.19) 黃仁勳於COMPUTEX 2025發表主題演講,以「AI 時代的產業革命」為主軸,並以「台灣是我的家」作為開場,強調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並表達對台灣夥伴的感謝 |
 |
xPU能效進化論 每瓦特算力成為AI時代新價值 (2025.05.07) 半導體產業必須重新定義「效能」:不再僅以每秒浮點運算次數(FLOPS)比較,而以每瓦特浮點運算(FLOPS/W)為核心指標。本文將從製程微縮、先進封裝、架構革新三個維度,深入剖析xPU的節能技術路線 |
 |
擴展AI叢集的關鍵挑戰 (2025.05.05) 擁有資料中心的企業,進行AI部署只是時間問題。本文將探討擴展AI叢集的關鍵挑戰,並揭示為何 「網路是新的瓶頸」。 |
 |
美國科學家運用AI技術提升水產養殖效率 (2025.04.17) 為更深入了解人工智慧(AI)如何促進美國水產養殖發展,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將採用一套類似於超市條碼掃描器的移動式攝影系統,拍攝白鱘的影像以判斷其解剖特徵 |
 |
國網中心啟動晶創主機Nano 5徵案 推動南台灣半導體業高效能運算創新 (2025.03.24) 為推動南部地區半導體業者數位創新與技術升級,國研院國網中心日前在臺南舉辦「晶創主機Nano 5半導體產業創新與升級」徵案說明會,以期協助企業開發更多元的系統應用技術,打造半導體產業鏈的高潛力創新解決方案,此活動同時邀請多位業界專家剖析產業趨勢與成功案例 |
 |
黃仁勳:我們正進入AI推動全球產業再造的時代 (2025.03.19) NVIDIA(輝達)於本屆GTC大會上,由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揭開一系列突破性技術與合作計劃,全面展示其「全端加速運算平台」如何驅動AI創新,從推理、AI代理、機器人、量子運算到氣候科學,開啟產業轉型新篇章 |
 |
從川普的一句話 了解為何全球產業忘不掉台積電 (2025.03.17) 「忘記台灣晶片吧!」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在媒體上的發言引發軒然大波。然而,全球科技產業鏈的真實圖景,卻與這番話形成強烈反差。從智慧手機、電動車到人工智慧超級電腦,台灣的半導體晶圓代工產能早已成為支撐數位時代的隱形支柱 |
 |
臺灣躍升高效能運算樞紐 晶片技術驅動創新應用 (2025.02.21) 為深入探究高效能運算(HPC)與晶片技術如何交融驅動未來發展,推動實際需求的創新應用。由國研院國網中心主辦的「亞洲高效能運算研討會」(HPC Asia 2025)於2月19至21日在新竹登場 |
 |
一粒沙,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 (2025.02.21) 想像一個沒有手機、網路或行動通訊的世界。一片苦於飢荒的大陸。一種神秘又致命的病毒,不受控制地傳播。 |
 |
台積電預計今年量產CPO技術 進入1.6T光傳輸世代 (2025.02.11) 隨著AI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對高速運算和資料傳輸的需求日益增加。為了突破傳輸瓶頸,矽光子技術(Silicon Photonics)應運而生,並成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技術之一。
台積電在矽光子領域的最新突破是共同封裝光學(CPO)技術的研發 |
 |
歐洲科學家成功將量子運算核心元件縮小至晶片級別 (2025.02.11) 近期,歐洲科學家成功將量子電腦的核心元件縮小至晶片級別,為量子運算的普及化鋪平道路。這項突破性進展源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研究團隊,他們開發出一種利用超薄材料產生糾纏光子對的方法,將量子運算的關鍵組件縮小了約1000倍 |
 |
探索黑洞的新視角 臺灣師大與中研院天文所助力事件視界望遠鏡新發現 (2025.01.21)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團隊近日再度傳來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M87*)的新動態。透過對2017年和2018年觀測資料的多時刻分析,研究團隊確認黑洞旋轉方向遠離地球,並進一步解釋吸積盤湍流如何導致黑洞影像環狀結構亮點的偏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