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AIOT
科技
典故
網際網路的引領與規範 - ISOC

ISOC的全名是Internet SOCiety意即為網際網路社團,是一個非營利的網路技術研發機構,由全球182個國家的150個組織與11,000名個別會員所組而成,其作用在於引領網際網路的導向與制定網際網路的規範。
太陽能3D印表機 用沙做材料 (2013.05.30)
這幾年節能與環保意識高漲,各界都在設法以不破壞環境以及重複利用現有資源的方式以減緩資源耗盡的速度。一名德國的設計師-Markus Kayser發明了一款太陽能3D印表機,但這還不是最特別之處,該3D印表機所使用的列印材料為廣大沙漠的沙子,只要再結合陽光便能印製出精美的玻璃藝術品,完全講求「天然A尚好」概念
Google藉助量子電腦啟動AI研究夢想 (2013.05.29)
本月中,Google宣佈和NASA合作,成立一所「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目的是集全球各地專家之力探索人工智慧的進展。這個研究採用D-Ware Systems的量子電腦
ITO新替代方案:Graphene+奈米銀線 (2013.05.28)
一種新型的混合材料結構所建構的全新透明電極,預計可以使用在太陽能電池、軟性顯示器,以及用於未來感測器和資訊處理等應用的光電電路設計中,啟動更多軟性電子相關應用,包括更「靈活」的車用抬頭顯示器、甚至是在眼鏡或面罩上的資訊顯示等
3D列印機將送Pizza到太空 (2013.05.27)
3D列印機將送Pizza到太空
Google Glass將採三星軟性OLED螢幕 (2013.05.26)
為了去蘋果化,三星決定和Google合作,供應Google Glass其OLED螢幕,三星顯示部門總裁 Kim Ki-nam在國際資訊顯示學會(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SID)中表示,軟性OLED可隨意彎曲,適用於穿戴式設備市場,如Google Glass
首款支援Qi無線充電的智慧手錶降臨 (2013.05.24)
目前在知名集資網站Kickstarter最知名的智慧手錶莫過於Pebble,如今有了第二個競爭者-「AGENT」,Pebble寶座恐怕不保,AGENT不僅主打防水,官方更對外表示其電池續航力足以讓Pebble等智慧手錶「矬勒等」,除此之外AGENT又是首款支援Qi無線充電技術的智慧手錶,讓配戴者無需擔心智慧手錶的電力問題
不是幻想 3D食物列印機來了 (2013.05.23)
3D列印技術或許是全球糧食危機的終極解決方案?一名有著3D印表機背景的機械工程師 - Anjan Contractor開發的3D食物印表機,可能會全盤改變人們對食物來源的認知。Contractor的公司Systems & Materials Research Corporation才剛剛獲得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125,000美元資金,用於開發食物合成機原型
3D列印機將送Pizza到太空 (2013.05.23)
「飛向宇宙;浩瀚無敵」相信是許多人與巴斯光年一樣的夢想,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登上外太空,但是只要有太空人的相關消息露出總是吸引著大家的目光與興趣。近期一名太空人大叔陸續以影片的方式
隨身微型生理監測模組:Valencell (2013.05.22)
所有的個人健康與保健監測器皆需使用配件,Valencell則利用一款多數人已經擁有的智慧型手機,並將應用的複雜程度降至最低。Valencell開發出一種生理監測模組並提供授權
mHealth穿戴式電路上身:MC10 (2013.05.21)
可穿戴式電子產品(wearable electronics)與相關應用程式越來越受運動員、健身迷以及養生人士的歡迎。如生物感測器及監測器等可穿戴式電子健康產品,便可直接針對消費者行銷
Recon Jet硬是要比Google Glass搶先上市 (2013.05.21)
Google I/O 2013年大會順利落幕,Google表示備受矚目的Google Glass穿戴式智慧眼鏡將會趕在年底前上市,然而搶得時機就等於贏得市場商機的這個道理,加拿大一家名為Recon Instruments的公司可是發揮的淋漓盡致,硬是趕在Google Glass上市前發表了自家Recon Jet穿戴式智慧運動眼鏡,打算趁穿戴式智慧裝置正火熱之際,為自家產品殺出一條血路
可儲能、變形/變色的前衛衣學 (2013.05.15)
加拿大的科學家目前正著手開發一種能隨著人體動作及狀態,改變顏色與形狀的智慧型衣物,這種高科技織物製成的服飾,將電子織物編織進衣料中,製成的衣物將可儲存身體的熱能,甚至能提供手機充電
美科學家展示自旋電子新進展 (2013.05.13)
物聯網(IoT)催生出了一個物物相連,所有設備都搭載資料處理和連線能力的龐大網路,但如何讓電子設備以最少的能源提供強大運算效能?一項科學研究可望為未來的電子技術發展奠定基礎,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科學家們證實了過去僅存在於科學理論中,迄今從未確切證實的由電子產生的磁場
[WOW]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發電! (2013.05.10)
幾百萬年的進化,讓植物成為這個地球上對“太陽能”利用率最大的生物,很多研究都朝人工模擬光合作用這個方向進行開發,例如:人造樹葉。目前喬治亞大學有個和人造樹葉不一樣的研究

  十大熱門新聞
1 研究:蘋果的創新兩難 在穩定與突破間尋求平衡
2 [自動化展]橫跨AOI光學檢測與電化學金屬加工 宇瞻一展智慧物聯深厚實力
3 Palo Alto Networks:安全使用AI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網路威脅
4 英業達與VicOne合作打造智慧及安全之車輛座艙系統
5 Check Point發佈2025年九大網路安全預測 AI攻擊與量子威脅將層出不窮
6 研究:2028生成式AI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超過7.3億支
7 研究:2024年第三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成長2% 營收和平均售價創新高
8 IDC:生成式AI手機2024年將成長360%
9 研究:中國智慧手機2024年第三季銷售 有望迎來五年首次年成長
10 統一資訊推食安解決方案助企業擺脫食安危機 化風險為競爭力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